内容简介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突出基础性、操作性、实用性和新颖性,注重对学生信息 素养的提升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全书由上、下两册组成。下册由8个项目组成,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素养与安全、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11操作系统、WPS Office 2023软件的使用、搜索引擎和信息检索,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各项目内容通过任务逐步展开,有利于适应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化教学要求,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简明通俗,便于理解,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基础与应用》既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专业人员和一般读者的自学参考书,还可作为培训教材。
精彩书摘
项目1 信息素养与安全
学思课堂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应用和创造能力。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我们应该具备正确的信息解读能力,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同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另外,也应该遵循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不非法获取他人秘密,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抵制违法信息。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习目标
项目导言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能够了解信息及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并主动寻求恰当的方式捕获、提取和分析信息,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安全性、准确性和目的性。
思维导图
任务1.1 信息素养
任务引入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通过移动网络,人们可以实时通信、视频聊天、在线娱乐、在线支付等。但是,便捷的沟通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短信诈骗、非法贷款、个人信息泄露等。据不完全统计,已知的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数已经达到55.3亿条,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呢?
任务相关知识
1.1.1 信息素养基础
1.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一直以来都被人类所使用,只是使用的能力和程度不同。语言、文字、印刷术、烽火台等作为信息传播的方式,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一般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1-1所示。
2.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3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从而能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
信息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学习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3.信息素养的内涵
根据对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主要特点的分析,信息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
(3)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因此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
4.信息素养的特点
信息素养包含文化素养(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和信息技能(技术方面)3个层次,具体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够根据目的,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有效地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
(3)处理信息。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获取到的多种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出新的信息,从而达到获取信息的根本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零距离”交往和合作的媒介,使之成为延伸人际交往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人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自觉抵御、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1.1.2 信息伦理基础
1.信息伦理学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信息安全问题。例如,200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下载了7万多名脸书(Facebook)用户个人主页的信息,发现脸书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缺陷;2013年,脸书推出“图搜索(
目录
项目1 信息素养与安全 1
任务1.1 信息素养 2
任务1.2 信息安全 6
任务1.3 计算机病毒 11
项目实训 17
项目2 计算机基础知识
任务2.1 计算机发展历程 22
任务2.2 计算机系统结构 26
任务2.3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30
任务2.4 计算机网络技术 34
项目实训 41
项目3 Windows11操作系统 43
任务3.1 操作系统 44
任务3.2 Windows11基本操作 46
任务3.3 Windows11系统设置 65
任务3.4 使用Windows11系统进行文件管理 71
项目实训 83
项目4 WPS文字 87
任务4.1 制作航天科普交流会邀请函 88
任务4.2 制作航天科普交流会入场证 96
任务4.3 制作航天科普交流会宣传海报 101
任务4.4 制作“科普之星”荣誉证书 108
项目实训 116
项目5 WPS表格 117
任务5.1 制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成绩表 118
任务5.2 美化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成绩表 135
任务5.3 计算及分析学生最终成绩 142
任务5.4 打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成绩表 150
任务5.5 学生成绩图表展示 155
项目实训 166
项目6 WPS演示文稿 167
任务6.1 设计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班会演示文稿母版 168
任务6.2 编辑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班会演示文稿内容 183
任务6.3 设计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班会演示文稿动画和交互 193
项目实训 208
项目7 搜索引擎和信息检索 209
任务7.1 设置搜索引擎 210
任务7.2 信息检索 218
项目实训 227
项目8 新一代信息技术 228
任务8.1 人工智能技术 229
任务8.2 大数据技术 233
任务8.3 云计算技术 235
任务8.4 物联网技术 236
任务8.5 5G技术 239
任务8.6 虚拟现实技术 241
任务8.7 区块链技术 243
项目实训 248
参考文献 250
试读
项目1 信息素养与安全
学思课堂
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信息的获取、评估、组织、应用和创造能力。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我们应该具备正确的信息解读能力,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同时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另外,也应该遵循信息伦理和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不非法获取他人秘密,不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抵制违法信息。只有做到这些,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习目标
项目导言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能够了解信息及信息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价值,并主动寻求恰当的方式捕获、提取和分析信息,以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判断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安全性、准确性和目的性。
思维导图
任务1.1 信息素养
任务引入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沟通变得越来越便捷。通过移动网络,人们可以实时通信、视频聊天、在线娱乐、在线支付等。但是,便捷的沟通方式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短信诈骗、非法贷款、个人信息泄露等。据不完全统计,已知的国内个人信息泄露数已经达到55.3亿条,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层出不穷。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呢?
任务相关知识
1.1.1 信息素养基础
1.信息技术发展史
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资源,一直以来都被人类所使用,只是使用的能力和程度不同。语言、文字、印刷术、烽火台等作为信息传播的方式,都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一般将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如表1-1-1所示。
2.信息素养的概念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对信息进行识别、加工利用、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各方面基本品质的总和,主要表现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3个方面。其中,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信息处理创新能力是指能够有效地、高效地获取信息,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从而能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
信息素养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它是传统个体基本素养的延续和拓展,它要求个体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能够达到独立学习及终身学习的水平,能够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及处理,并以此做出决策。
3.信息素养的内涵
根据对信息素养基本概念和大学生教育主要特点的分析,信息素养的内涵应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信息素养是指把被动信息获取式教育观念转变为主动信息探究式教育观念的一种个人能力,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整合教育方式,从而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信息素养既是个体查找、检索分析信息的信息认识能力,也是个体整合利用、处理、创造信息的信息使用能力。
(3)信息认识能力体现为信息意识信息使用能力体现为信息能力,因此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两个方面。
4.信息素养的特点
信息素养包含文化素养(知识方面)信息意识(意识方面)和信息技能(技术方面)3个层次,具体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够根据目的,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有效地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
(3)处理信息。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
(4)生成信息。在信息获取的基础上,能够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获取到的多种信息的基础上,能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出新的信息,从而达到获取信息的根本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零距离”交往和合作的媒介,使之成为延伸人际交往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质量参差不齐,需要人们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自觉抵御、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
1.1.2 信息伦理基础
1.信息伦理学的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交往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隐私泄露、大数据杀熟信息茧房等信息安全问题。例如,2005年,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下载了7万多名脸书(Facebook)用户个人主页的信息,发现脸书系统存在严重的安全缺陷;2013年,脸书推出“图搜索(
前言/序言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信息技术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基础支撑。熟悉并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信息化办公技术、信息检索技术,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典型应用,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促进专业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对职业人的必然要求。
本书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21年版)》为纲领,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研究成果编写而成。本书在编写上做了精心设计,在内容安排和讲解方面做到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概念清楚、重点突出,同时融合“课程思政”,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服务支撑。在案例设计方面做到美观、实用,案例内容积极向上,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全面性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1.“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课程铸魂育人效果,本书每个项目的开篇位置均设有“学思课堂”栏目,体现思政教学目标。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还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强化爱岗敬业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本书重点操作项目按照“任务引入一任务分析一任务相关知识一任务实施”的体系进行设计,全书紧紧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创新与发展、信息素养4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3.融媒体创新助力教材建设
为丰富教材内容和学习形式,本书利用信息技术,以二维码为链接手段,将传统纸质教材与教学视频等线上资源相结合,扩展了理论知识范围,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4.促进“岗课赛证”融通
本书积极贯彻“1+X”证书制度要求,促进“岗课赛证”融通,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作岗位、职业技能大赛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5.强化实训
本书以职业技能需求为导向,设置学习目标及相关实训内容,针对重点技能进行综合实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参阅了同类教材和文献资料,并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