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刑法学名师讲演录》(第四版)是一部根据作者讲课录音整理而成的学术著作,其突出特色是高深的刑法理论与具体的实务应用相结合。全书以“讲”的编写体例,采用口语化的表述形式,以生动、平易之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深奥的刑法学原理,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能使读者对中国刑法学基本理论有系统的理解;同时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使其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
本书既能满足法学专业本科生、刑法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习需求,也适合相关学科以及大众读者阅读。诚如作者在前言中所述,本书既是作者对自己四十余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期望更多对刑法学研究有兴趣者借由本书之助,能有所得。
目录
前言·001
总论
第一讲刑法学概述·001
一、 刑法学的历史和最新发展·002
(一) 清末刑法学的转轨·002
(二) 民国时期刑法学的发展·003
(三) 新中国前三十年刑法学的主要成就·003
(四) 改革开放后刑法学的发展·005
二、 刑法学的基本内容·007
三、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009
(一) 学习刑法学的理论意义·009
(二) 学习刑法学的实践意义·011
第二讲刑法概述·018
一、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任务·018
(一) 刑法的概念·018
(二) 刑法的性质和任务·020
二、 我国刑法的产生和发展·022
(一)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刑法·022
(二) 新中国成立后刑事法律的初步发展·023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制定和颁布的过程·024
(四) 对我国《刑法》修订的问题·025
三、 刑法的体系和解释·032
(一) 刑法的体系·032
(二) 刑法的解释·034
第三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一)·039
一、 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039
(一)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内容·039
(二) 确立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041
二、 罪刑法定原则·042
(一) 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042
(二) 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论基础·045
(三) 罪刑法定原则的内容·047
(四)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精神·050
00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目录00第四讲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二)·055
(五) 如何贯彻罪刑法定原则·055
三、 平等适用原则·070
四、 罪刑相当原则·071
(一) 罪刑相当原则的基本含义和理论基础·071
(二) 罪刑相当原则在我国刑法中的确立和体现·071
第五讲刑法的效力范围·076
一、 刑法效力范围概述·076
二、 刑法的空间效力·076
(一)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076
(二) 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078
三、 刑法的时间效力·085
(一) 刑法的生效和终止·085
(二) 刑法溯及力的问题·086
(三) 刑法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096
第六讲犯罪概述·103
一、 犯罪概念·103
(一) 犯罪概念的立法类型·103
(二) 犯罪本质的理论分析·104
(三) 我国刑法的犯罪概念和特征·105
二、 犯罪的分类·114
(一) 犯罪的理论分类·114
(二) 犯罪的立法分类·117
第七讲犯罪构成·119
一、 犯罪构成概述·119
(一) 犯罪构成理论沿革·119
(二) 犯罪构成的概念与特征·121
(三) 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122
二、 犯罪构成要件·123
(一) 犯罪构成的要件·123
(二) 犯罪构成的层次结构·124
(三) 犯罪构成的类型划分·125
三、 犯罪构成与定罪·127
第八讲犯罪客体要件·129
一、 犯罪客体要件概述·129
(一) 犯罪客体的概念·129
(二) 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131
二、 犯罪客体的分类·131
(一) 犯罪客体在理论上的分类·132
(二) 犯罪客体在立法上的分类·135
(三) 犯罪客体的立法形式·136
三、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37
(一) 犯罪对象的概念·137
(二) 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联系和区别·138
(三) 研究犯罪对象的意义·140
第九讲犯罪客观要件·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概述·141
(一) 犯罪客观要件
前言/序言
前言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我自1983年留校担任刑法教研室的教师,迄今匆匆已过四十余寒暑。无论是对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的大堂讲课,还是对博士研究生的小范围传授,刑法学教学始终是我情有独钟并愿意与其终生相伴的工作或事业。鄙人不敢妄言已有面壁功深的教学能力,且常常自忖学力未逮。本书之著述,既是对自己四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生涯的一个总结,也期望更多对刑法学研究学习有兴趣者借由本书之助,能有所得。
刑法学理论在百年的蓬勃发展历程中硕果累累,但理论的日臻成熟及其不断精致化的深入,令刑法学变得愈发艰深晦涩。刑法学亦是与社会生活关联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层出不穷的司法实例也令刑法学变得愈发错综复杂。因此,当我在课堂上讲授刑法课程时,曾煞费苦心地斟酌,如何把深奥的刑法学原理,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说明,使初学者不再将刑法学视为畏途;又如何时刻将新鲜的司法热点注入课堂,理论与实务并重,从而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刑法学的理论体系。这样的教学目标,我心向往之,但深知只有旷日积晷的潜心钻研,方可艰难玉成。
近年来,我潜心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承蒙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以及华东政法大学的大力支持,由我作为主讲教师讲授的“刑法学”课程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首批“上海市精品课程”,由我开设的“金融犯罪研究”课程被评为2012年度“上海市精品课程”。本人所著的《金融犯罪刑法理论与实务》于2010年获“上海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本人主编的《刑法学》于2007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人所著的《金融犯罪刑法学专论》于2011年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我作为项目负责人所讲授的“犯罪与刑罚理论专题研究”课程以及本人主持的《刑法学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成果分别于2001年、2009年两次被评为“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感谢本校历届学子的厚爱,我连续20年被评为“我心目中的最佳教师”,并由此获得“最佳教师终身成就奖”。另外,近年来,我还获得“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上海市教育功臣”等荣誉称号,并入选首批“国家高端人才特殊支持计划”。这些荣誉既是对我过去努力的一种肯定,亦是对我未来工作的一个鞭策,尤其看到同学们学有所获和学有所成,更加令我孜孜而不敢懈怠。
根据出版社的建议,本书以《刑法学名师讲演录》为书名。“名师”之名实属各位同仁的抬爱,与实际情况可能并不十分相符。当然,这也对本书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书主要是以“刑法学”和“金融犯罪研究”这两门“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录像为基础,先由我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将课堂录音转录成文字稿,再由我精心修改、整理和补充而完成。本书在构筑内容时,一方面顾及读者需要,以“讲”为编写体例,尽可能采用授课时口语化的表述形式,完整地再现了课堂的教学实况,力求以生动、平易之风格使读者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保持学术水平,将囿于课堂时间限制而省略的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予以补充,兼顾口语化简明易懂的风格,令本书的体系与论述更趋完备,力求在内容深度上能够满足法学专业本科生和刑法学专业研究生水平的学习需求。除此之外,我还要作出几点说明:
00刑法学名师讲演录·总论前言00一、 本书的体系不同于一般的刑法学教科书。根据讲演录这种特殊形式,本书共分36讲,其中总论和分论各18讲,每讲之下设一些层级标题,同时以日常课堂口语化的表述作为逻辑上的衔接,从而达到内容的连贯和风格的统一。
二、 本书是以2004年被评为“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项目”“上海市精品课程”的“刑法学”和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的“金融犯罪研究”的课堂录音为基础,后又在成稿之中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因此,讲演录中所列举的大多是当前的司法热点案例,对于最新的刑事立法与司法解释的规定也基本作了介绍,这些均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掌握刑法基本理论并了解最新刑事立法与司法的发展动态。
三、 本书所参照使用的教材为本人主编的《刑法学(第七版)》上、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25年版)。本书不但基本涵盖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而且还补充了部分重要刑法理论和个人研究成果,因此读者是否对照教材都不影响对本书的阅读。
四、 本书由于受到讲演录形式的限制,对于一些在课堂上引用的资料或者学者观点的表述,除了在讲课中或字节说明,无法也不便于一一标明出处,但是引用的大多数资料和观点,在本人其他著作中均已经标明出处,所以绝无侵犯他人著作权之意,望有关学者和读者予以谅解。
自惭德薄能鲜,且授课毕竟不同于写作,本书内容未经妥适、缺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尚祈读者不吝指正。
本书是根据我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在书稿的整理与修订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为此,我所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