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面向普通公众介绍未来通信技术的著作。本书首先介绍了当前的社会、经济、行业、技术、场景的发展趋势,分析了6G发展的必要性和潜在价值,并归纳了6G的关键技术需求与核心架构;随后回顾了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5G的发展历程,为读者理解6G的技术背景奠定基础;接着集中讨论了6G的愿景与驱动力、应用场景与用例、总体架构与网络演进、社会影响与挑战、关键技术、典型行业应用等;最后聚焦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在6G领域的战略布局及竞争态势,并展望了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
本书具备前瞻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揭示了通信技术未来的无限可能,既可作为科普读物,也可作为学术研究者、行业从业者及政策制定者的参考读本。
精彩书评
这是一部兼具前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科普著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6G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潜在价值,还能为产业界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启示。无论是科技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这本书都值得一读。希望有更多人关注6G,共同推动6G的发展与应用。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华东分院院长 廖运发
《预见6G》不仅详细探讨了从5G到6G的技术演进,还深入分析了通信变革中的技术与安全挑战。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了解6G网络带来的技术进步以及伴随的安全风险,为未来的移动网络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对从业者而言,这本书为未来移动网络的发展方向和安全问题提供了关键洞见,是一部前瞻性著作,值得行业人士深入研究和应用。
——vivo首席安全官 鲁京辉
AI智能浪潮与通信技术革新正引领数字互联新时代,6G有潜力成为深度融合、全域连接、泛在感知、智慧计算的未来范式。《预见6G》精准剖析6G核心技术与产业变革,洞见未来网络融合与智能协同趋势。本书值得每一位致力于塑造下一代智能化基础设施的工程师与决策者阅读。
—— 微软中国首席架构师 陈荣华
目录
第1章 绪 论
1.1 无线通信概述
1.1.1 无线通信发展历程
1.1.2 无线通信面临的挑战
1.1.3 无线通信发展方向
1.2 6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
1.2.1 接入回传一体化
1.2.2 全双工技术
1.2.3 无线协作通信
1.3 中继通信系统研究现状
1.3.1 中继传输策略研究现状
1.3.2 混合双工中继方案
1.4 后续内容安排
第2章 中继通信系统基础理论
2.1 熵与信道容量
2.1.1 熵与互信息
2.1.2 信道容量
2.2 中继信道模型和中继转发协议
2.2.1 中继信道模型
2.2.2 中继转发协议
2.3 全双工中继信道容量界
2.3.1 全双工中继信道容量上界
2.3.2 DF协议的可达速率
2.3.3 CF协议的可达速率
2.3.4 AF协议的可达速率
第3章 基于解码转发的混合双工中继通信
3.1 引言
3.2 基于解码转发的混合双工中继系统传输模型
3.2.1 网络传输模型
3.2.2 传输信号模型
3.2.3 传输速率分析
3.3 基于解码转发的混合双工中继系统性能
3.3.1 最大化传输速率建模
3.3.2 最大化传输速率分析
3.3.3 最大化传输速率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章附录 / 56
第4章 基于压缩转发的全双工中继通信
4.1 传输方案概述
4.2 传输信号模型
4.3 系统传输速率
4.3.1 传输速率表征
4.3.2 率失真函数
4.3.3 量化噪声功率
4.4 最大可达速率分析
4.5 功率调整受限下的传输方案性能
4.5.1 中继“仅传输”功能失效
4.5.2 中继“仅接收”功能失效
4.5.3 可达速率的优化
4.6 多种混合双工中继方案的性能比较
4.6.1 最大可达速率比较
4.6.2 复杂度比较
4.7 仿真结果及分析
本章附录
第5章 全双工中继信道资源配置优化
5.1 引言
5.2 全双工中继信道模型及叠加编码
5.3 信噪比分解及其传输速率
5.3.1 选择策略传输速率的非凸性
5.3.2 信噪比分解法传输速率分析
5.3.3 信噪比分解法的近似逼近
5.3.4 信噪比分解法的推广
5.4 信噪比分解法的应用
5.4.1 大尺度角度:策略选择图
5.4.2 小尺度角度:准静态衰落信道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5.1 静态中继信道速率增益
5.5.2 移动中继获得的服务量
5.5.3 功率分配遍历速率增益
本章附录
第6章 半双工中继系统联合功率分配和策略选择
6.1 引言
6.2 系统模型与相关速率界
6.3 功率分配与策略选择方案及可达传输速率
6.3.1 功率分配与策略选择方案
6.3.2 可达传输速率分析
6.4 “弱源”功率分配与策略选择方案
6.4.1 非零速率增益
6.4.2 次优解配置
6.5 衰落中继信道方案应用
6.5.1 准静态衰落信道
6.5.2 最优功率分配
6.6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章附录
第7章 全双工中继信道的频谱效率和中继能效
7.1 引言
7.2 中继系统模型与中继能效
7.3 不同中继方案的频谱效率与中继能效
7.3.1 解码转发性能
7.3.2 压缩转发性能
7.3.3 放大转发性能
7.3.4 频谱效率的上界
7.4 中继方案选择与混合双工
7.4.1 方案选择与组合
7.4.2 混合双工方案
7.5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章附录
第8章 存在自干扰的全双工中继信道相干信号传输
8.1 引言
8.2 存在自干扰的全双工中继系统模型
8.3 相干放大转发方案
8.3.1 相干信号设计
8.3.2 频谱效率分析
8.4 相干解码转发方案
8.4.1 相干信号设计与频谱效率分析
8.4.2 最优中继节点功率与最优频谱效率
8.5 仿真结果与分析
第9章 异构组网中继方案组合与资源分配
9.1 引言
9.2 接收机频分中继信道系统模型
9.3 RFDRC协作方案选择准则
9.3.1 协作方案的传输速率
9.3.2 协作方案的策略选择
9.4 HDC方案的传输速率
9.4.1 HDC方案
9.4.2 HDC方案的带宽和功率分配
9.5 HDA方案的传输速率
9.5.1 HDA方案
9.5.2 HDA方案的带宽和功率分配
9.5.3 等带宽情况下的HDA方案
9.6 仿真结果与分析
本章附录
参考文献
缩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