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与前作《刑法观点展示问题梳理:法考主客观题应对手册》与《刑法客观模拟 180 题:法考客观题精练手册》共同构建法考刑法备考闭环,形成 “学 - 练 - 背” 三维备考矩阵。前两部深耕知识梳理与实战演练,本书则专注冲刺阶段的体系整合与高效记忆,全程陪伴支持考生的复习流程,突出系列书的完整性与互补性。
本书依托最新法律法规及法律观点构建起层次分明的内容框架,聚焦法考刑法高频考点,通过清晰直观的表格形式系统串联零散知识点,让复杂法条和法理变得通俗易懂。针对考生冲刺阶段的核心需求,本书将核心考点进行精准浓缩提炼,转化为便于随身携带的 “记忆闪卡”式内容,彻底解决冲刺期知识整合难、记忆效率低的痛点。助力考生实现知识点从被动 “输入” 到主动 “输出” 的关键跃迁,为法考刑法备考筑牢根基,高效提升冲刺阶段复习成效。
目录
专题一 刑法基础理论与刑法解释
考点一、刑法的渊源
考点二、刑法的性质与机能
考点三、刑法解释
专题二 刑法的基本原则
专题三 刑法适用效力
考点一、空间效力
考点二、时间效力
专题四 犯罪概说
考点一、犯罪分类
考点二、犯罪构成要件要素
专题五 客观不法要件:行为(不作为犯)
专题六 客观不法要件:因果关系
专题七 责任要件:责任能力
考点一、刑事责任年龄
考点二、责任能力
考点三、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身份犯
专题八 责任要件——罪过
考点一、犯罪故意
考点二、犯罪过失
考点三、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考点四、事实认识错误——理想与现实存在差距
考点五、违法性认识错误(刑法没学好,原则上不影响对行为人的 定罪量刑)
专题九 排除犯罪性的事由(违法性阻却事由)
考点一、正当防卫
考点二、紧急避险
考点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考点四、被害人承诺
考点五、其他违法性阻却事由
专题十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考点一、犯罪预备
考点二、犯罪未遂
考点三、犯罪中止
专题十一 共同犯罪
考点一、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
一、共同犯罪概述
二、共同犯罪的认定
三、片面共犯
四、共同犯罪的形式
考点二、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和刑事责任
一、主犯
二、从犯
三、胁从犯
四、教唆犯
五、帮助犯
考点三、共同犯罪的其他问题
一、共同犯罪与认识错误
二、共犯人的作为义务
三、共同犯罪与犯罪停止形态
专题十二 单位犯罪
考点一、单位犯罪成立条件(因“公”犯罪)
考点二、单位犯罪的类型
考点三、对单位犯罪的处罚
考点四、不以单位犯罪论处的情形
考点五、其他问题
专题十三 罪数论
考点一、基本问题
考点二、实质的一罪(行为人仅实施一个行为,实质上是一罪,但貌似数罪)
考点三、法定的一罪——立法上的一罪(本来是多个罪,但法律硬性地规定为一罪)
考点四、处断的一罪(裁判的一罪)——司法上的一罪
考点五、罪数论的相关总结
专题十四 刑罚的体系
考点一、主刑
考点二、附加刑
考点三、非刑罚处罚措施
专题十五 刑罚的裁量
考点一、累犯——屡“教”不改
考点二、一般自首
考点三、特别自首
考点四、自首的其他问题
考点五、立功
考点六、数罪并罚(数数你要坐几年牢)
考点七、缓刑制度
专题十六 刑罚的执行
考点一、减刑
考点二、假释
专题十七 刑罚消灭制度
专题十八 刑法分则概说
考点一、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考点二、注意规定与拟制规定
专题十九 侵犯个人法益之犯罪:侵犯财产罪(上)
考点一、基本原理
考点二、抢劫罪
考点三、盗窃罪
专题二十 侵犯个人法益之犯罪:侵犯财产罪(中)
考点一、诈骗罪
考点二、抢夺罪
考点三、侵占罪
专题二十一 侵犯个人法益之犯罪:侵犯财产罪(下)
考点一、敲诈勒索罪
考点二、职务侵占罪
考点三、故意毁坏财物罪
专题二十二 侵犯个人法益之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考点一、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
一、故意杀人罪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三、故意伤害罪
四、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考点二、侵犯性自由的犯罪
一、强奸罪
二、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
三、强制猥亵、侮辱罪 猥亵儿童罪
考点三、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
一、非法拘禁罪
二、绑架罪
三、拐卖妇女、儿童罪
四、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五、诬告陷害罪
考点四、侵犯其他人身权利的犯罪
一、侮辱罪、诽谤罪等
二、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
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
四、重婚罪
五、遗弃罪 虐待罪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六、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专题二十三 侵犯社会法益之犯罪: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点一、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一、放火罪
二、投放危险物质罪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考点二、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犯罪
一、交通肇事罪
二、危险驾驶罪
三、妨害安全驾驶罪
四、危险作业罪
五、不报、谎报安全事故罪
考点三、枪支管理类的犯罪
一、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二、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
前言/序言
前言
在法考备考的不同阶段,对知识点的研习需求存在显著差异。 当考生系统学习完法考刑法知识考点后,一本便于携带、聚焦高效背诵且能快速回顾核心知识的总结性书籍,便成为考前冲刺的“刚需”。 本书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打造的刑法冲刺背诵专册,旨在以简洁结构、清晰逻辑和对内容的深度提炼,助力考生在短时间内实现知识点的精准记忆与体系重构。
一、遵循法律与通说
2025 年4 月25日,司法部法律职业资格管理局、国家司法考试中心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明德法学楼组织召开座谈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多所高校专家学者、学生代表和法考社会培训机构负责人共同围绕加强“马工程”法学类教材对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指导作用、做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衔接等议题展开研讨。 此次会议明确了“马工程”法学类教材对法考的指导意义,为法考命题与备考指明了方向。 会议指出,法治强调的是规则之治,法考辅导用书及考试命题等工作,应当确保以“马工 程”法学类教材为蓝本,立足法学理论通说,避免个人学术观点,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共识的形成。 2025年5月15日,司法部官网再次发文谈及,考试大纲立足法律职业的实践导向和法学理论通说观点,继续以现行法律、司法解释及“马工程”法学类教材为依据。
基于上述背景与原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对于涉及不同观点或存在争议的问题,均会在相应位置注明“马工程”观点;其他未作特别说明之处,一律遵循“法律及司法解释优先、通说为基、适度展示多元观点”的基本原则,确保考生所 学内容既符合法考要求,又具备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内容迭代:紧扣新法,融合学术与实务
本书作为法考刑法考点的精炼版本,全面吸收《刑法修正案(十二)》、截至2025 年6 月的最新司法解释如《关于办理袭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法考新大纲,同步更新核心考点。 同时,书中融合了张明楷、陈兴良、黎宏、刘艳红等知名学者的学术观点,以及《刑法客观模拟180题:法考客观题精练手册》中提炼的实务案例与规范要点,确保知识点既贴合法考命题趋势,又兼具理论深度。 对课堂重点强调的高频考点,本书亦进行了补充收录,实现“无死角”覆盖。
三、结构创新:表格化归纳,对比记忆更高效
本书充分尊重记忆规律,采用全表格化设计重构知识体系:
直观呈现:将复杂知识点转化为图表,如象形文字般直观易懂,帮助考生快速捕捉核心逻辑。 例如,罪数形态、共同犯罪成立条件等易混淆内容,通过横向对比表格清晰区分要件差异;
体系串联:以“章—节—考点”为框架,将分散知识点整合为逻辑链条,避免碎片化记忆。 例如,在“侵犯人身权利罪”章节,通过表格梳理各罪名的构成要件、量刑标准及关联罪名区分;
真题辅助: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点,配套经典真题案例(如正当防卫认定、交通肇事罪量刑等历年高频考题),以“考点+案例”模式展现法理在法考中的运用,帮助考生在理解中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四、深度保留:精简篇幅不减内涵,法理阐释贯穿始终
尽管本书为背诵版,但覆盖的知识点兼具广度与深度:
原理解析:拒绝“只列要点不讲逻辑”的浅层记忆,对每个考点的法理依据进行精炼阐释。 例如,在解释“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区分”时,不仅罗列概念,更结合“主观自愿性”“有效性”等核心要件分析判断标准;
争议澄清:对法考中存在争议的问题(如因果关系认定、数额犯的既遂标准等),严格遵循官方观点,详细说明采纳理由,并简要回应其他学说,帮助考生在理解中锁定“应试标准答案”;
关联拓展:通过“提示”“注意”等模块,关联相近考点或易遗漏细节(如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适用规则),引导考生构建立体化知识网络。
五、配套资源:四天冲刺课程,免费助力考前突破
为进一步提升备考效率,本书配套四天刑法冲刺课程,考生可在觉晓法考APP 及觉晓法考B站官方账号免费观看。 课程围绕本书核心考点展开,通过“重点串讲—真题拆解—陷阱分析—体系复盘”逻辑,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完成“知识点回顾—解题思维强化—应试技巧提升”的闭环。 无论是初次备考的“冲刺补漏”,还是二战考生的“精准提分”,这些课程均有指导意义。
备考之路虽艰辛,但科学的方法与趁手的工具可助你事半功倍。 本书凝结了本人对法考命题规律的研究与教学经验的提炼,愿成为你考前冲刺的“记忆锚点”与“提分利器”。 期待诸君在考场上胸有成竹,从容应考,一举通关!
徐光华
二○二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