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地方立法学》系统阐述地方立法相关知识。本书共十章,首章对地方立法进行概述,介绍立法概念、我国地方立法地位与发展等基础内容。第二章说明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涵盖总体、现阶段指导思想及特有原则。第三章至第五章聚焦立法主体、立法权和立法准备,讲解主体变迁、立法权结构、立法预测规划等。第六章讲述法案起草,包括起草主体模式与完善制度。第七章阐述立法程序,涉及程序界定、价值及不同主体的立法程序。第八章介绍立法技术,如形式与实质结构技术等。第九章介绍批准、备案审查和清理制度。最后一章探讨地方立法监督,包含监督概述、主体内容与方式,全方位展现地方立法从准备到监督的完整体系。
目录
第一章 地方立法概述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我国地方立法的地位、特征与作用
第三节 我国地方立法的发展
第四节 我国地方立法的构成及其权限范围
第五节 地方立法的效力
第二章 地方立法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我国立法总的指导思想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立法基本指导思想
第三节 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我国地方立法的特有原则
第三章 地方立法主体
第一节 立法主体概述
第二节 我国地方立法主体的历史变迁
第三节 一般地方立法主体
第四节 特殊的地方立法主体
第四章 地方立法权
第一节 立法权概述
第二节 国家立法权力结构中的地方立法权
第三节 中央与地方立法分权视野中的地方立法权
第四节 地方立法变通权
第五章 地方立法准备制度
第一节 立法准备制度概述
第二节 地方立法预测
第三节 地方立法规划
第四节 立法论证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地方立法的立项论证
第六章 地方立法法案的起草
第一节 法案与法案起草的概念
第二节 法案起草人
第三节 我国地方法案起草主体的三种模式
第四节 地方立法法案起草的过程与步骤
第五节 完善我国地方立法的法案起草制度
第七章 地方立法程序
第一节 立法程序的界定
第二节 立法程序价值
第三节 地方立法的一般程序结构
第四节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立法程序
第五节 地方人民政府规章 制定程序
第八章 地方立法技术
第一节 立法技术概述
第二节 地方法的形式结构技术
第三节 地方法的实质结构技术
第四节 地方立法文书的表达技术
第五节 现代科技发展与地方立法技术
第九章 地方立法的批准、备案审查和清理制度
第一节 地方立法的批准制度
第二节 地方立法的备案审查制度
第三节 地方立法的清理制度
第十章 地方立法监督
第一节 地方立法监督概述
第二节 我国地方立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
第三节 我国地方立法监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