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圣光机学院办学时间不长,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独树一帜使得毕业生能在人才市场大放异彩,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为了展现圣光机师生的风采和魅力,激励每个学子汲取精神力量,奋发有为,再创辉煌,此稿讲述了圣光机学院7个有代表性的优秀学子——余佳珂、黄向荣、许凯胜、高匡庸、易煊、岑滨斌、黄凡丁的故事。通过阅读此稿,读者不仅能鉴赏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感受人物的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更能遇见一段未能见识的人生,在对照中认识自我、激励自我、提升自我。
精彩书评
圣光机,点燃了他们探
究科技的火焰。爱的土壤,
滋养了他们的坚韧与激情。
追梦路上,不负韶华,他们
绘就青春最绚烂的篇章。
——胡海滨 杭州电子科
技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党委
书记
人生没有运气,只有坚
持的勇气;没有奇迹,只有
努力的轨迹。每一份成功都
是努力的累计,始终相信自
己,转角总会遇到惊喜。
——王坚 杭州电子科技
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院长
倪则徐同学撰写的这本
传记,是圣光机2024届学
生青春的凝练。从初入校园
的懵懂,到课堂上的思想碰
撞、社团里的活力绽放,再
到毕业时的蜕变成长,字里
行间满是真诚。书中既有为
梦想拼搏的日夜,也有受挫
时的迷茫,收获时的喜悦。
他用细腻笔触勾勒出青春最
生动的模样。
——樊谨 杭州电子科技
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副院长
此书如同一扇窗,透过
它,得以从成长轨迹到心灵
深处,感受七位圣光机学子
的心路历程,其中有值得借
鉴的智慧,有滋养生命的甘
露。笔者以细腻的笔触,记
录下朋辈之间的心灵对话,
勾勒出青春鲜活的榜样形象
,值得细细品味和思考。
——叶鸿 杭州电子科技
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党委副
书记
大学校园是片充满活力
与机遇的沃土,孕育着莘莘
学子的成长与蜕变。此书用
平淡的语言真实展示了杭电
圣光机七位学子的成长历程
,在这里他们不仅积累了知
识和技能,还提升了思维能
力、人际交往能力、情感心
理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值
得各位后来者学习和借鉴。
——田晓庆 杭州电子科
技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学术
副院长
精彩书摘
光总能找到最短的路径
——余佳珂
人物名片
余佳珂,男,浙江宁波人,杭电圣光机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毕业生。
曾获校“挑战杯”一等奖,校创意机器人比赛二等奖,圣光机学院第一届“Robotics Challenge of HDU-ITMO”比赛一等奖,校十佳“科创之星”。曾获第八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参与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项。公开发明专利3项,参与软件著作1项。4次获得校二等奖学金,2次获得校三等奖学金。
考研成功“上岸”,被杭电自动化学院录取。
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说过,“光总能找到最短的路径”。我在杭电圣光机4年,一直在实验室里找最短路径,“机器人到达火灾现场的小区路径如何最短”“护林机器人怎样才能以最短的路径为每棵树刷石灰”“药物配送机器人如何以最短路径在药架和患者间移动”……而回首我的本科学习生涯,其实我也算找到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短路径。
进杭电圣光机之前,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从小到大,家长和老师总在耳边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一所好大学。除了数学,对其他学科我也算不上真爱,学习上也算不上发愤图强,我就这样被社会、学校、家长推着送着,做了一道道能堆成一座座小山的题后,进了大学。所以,我不属于让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考上杭电以后,接下来要干什么,我也非常迷茫。
2020年我们大一新生开学不久,我听说自动化学院有个智能汽车队在招新。我跃跃欲试,想去报名,但又听说报名的人非常多,里面非常“卷”,实行末位淘汰制,而且这个招新就是为备战国赛选拔人才作为梯队培养的。我对智能车非常感兴趣,想去报名又感觉压力重重,首先,我一点基础也没有,能不能进是个问题;其次,进去了会不会被淘汰是个问题;最后,即使暂时没有被淘汰,在比赛队里万一做不出成绩来是个问题。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被窗外的桂花香唤醒了。未见其花,先闻其香,十月的校园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甜。我来到一棵桂花树前,看到一片苍翠的绿色中一簇簇淡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摇曳,似碧玉上洒上了点点碎金。桂花花瓣虽小,但每一朵都尽情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灿烂与芬芳。校园里桂花树品种很多,除了淡黄色,金黄色的桂花,橙红色的桂花也很多,都一丛丛、一簇簇自在恣意地开着。风过处,桂花“金粟霏霏下如雨”,“满城尽带黄金甲”。
就在我沉浸在桂花香里时,我在群里看到了一个让我振奋的好消息,我们圣光机学院也成立了两个本科生实践基地。招新不设任何门槛,只要有兴趣,没有任何基础也可以报名,更让人心动的是,智能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实训基地的负责人是杭电自动化学院的张波涛老师。那个时候,我虽然没见过张波涛老师,但张老师的大名已如雷贯耳,让张老师出名的不仅是他的学术能力和带学生做项目的丰富经验,更是他对学生的护犊情深。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顺手对着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摸了一把高,“扑簌簌”抖落一地桂花。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抓住并珍惜这个机会。记得那天我回去时,头发上、衣服上、鞋子上都沾满了桂花花瓣,沁人心脾的香气经久不散。不知为什么,后来我每次想到张波涛老师时,就会想起那个桂花飘香的清晨,也许是我和张老师的缘分始于那个清晨,也许是张老师有着和桂花一样的气质和品性:朴素无华、清新淡雅、馨香馥郁。
在参加张波涛老师主持的面试前,报名群里从一开始的50多个人到只剩下10多个人,他们不是被淘汰了,而是主动放弃了。
面试前,张老师只要求我们解1道题,即分别识别苹果、葡萄和葡萄藤,我们有长达4个月的时间用来解题。虽然时间够充裕,但时间越长越考验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耐心、毅力。题目难度是层层递进的,要学的知识自然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令我意外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耐心做到最后一步。题目并不复杂,识别简单背景下的图形只要根据机器视觉原理,进行图像采集,将苹果等图像进行平滑、锐化等预处理后,在RGB颜色空间内计算苹果等颜色样本值,并根据样本值进行图像分割,最后利用分割的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建立数学模型。我从0开始,自学了C++、STM32、Linux等课程后,完成了题目要求。我进一步思考,真实的应用场景哪有那么简单,果园背景是复杂和非结构化的,在“叶遮挡”“枝遮挡”“果实遮挡”和“混合遮挡”等复杂情形下又如何识别呢?所以,我又进一步思考解决方案:使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如边缘检测、颜色分割,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及物体检测算法如YOLO或SSD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
P1-4
目录
光总能找到最短的路径——余佳珂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黄向荣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许凯胜
做一棵绚烂一生的栾树吧——高匡庸
光是最美的滤镜——易煊
寻找斐波那契脸谱——岑滨斌
他在仰望星空——黄凡丁
后记
试读
光总能找到最短的路径
——余佳珂
人物名片
余佳珂,男,浙江宁波人,杭电圣光机学院2020级自动化专业毕业生。
曾获校“挑战杯”一等奖,校创意机器人比赛二等奖,圣光机学院第一届“Robotics Challenge of HDU-ITMO”比赛一等奖,校十佳“科创之星”。曾获第八届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主持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参与国家级大创项目1项,参与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项目1项。公开发明专利3项,参与软件著作1项。4次获得校二等奖学金,2次获得校三等奖学金。
考研成功“上岸”,被杭电自动化学院录取。
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说过,“光总能找到最短的路径”。我在杭电圣光机4年,一直在实验室里找最短路径,“机器人到达火灾现场的小区路径如何最短”“护林机器人怎样才能以最短的路径为每棵树刷石灰”“药物配送机器人如何以最短路径在药架和患者间移动”……而回首我的本科学习生涯,其实我也算找到了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最短路径。
进杭电圣光机之前,我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学生。从小到大,家长和老师总在耳边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一所好大学。除了数学,对其他学科我也算不上真爱,学习上也算不上发愤图强,我就这样被社会、学校、家长推着送着,做了一道道能堆成一座座小山的题后,进了大学。所以,我不属于让人艳羡的“别人家的孩子”。考上杭电以后,接下来要干什么,我也非常迷茫。
2020年我们大一新生开学不久,我听说自动化学院有个智能汽车队在招新。我跃跃欲试,想去报名,但又听说报名的人非常多,里面非常“卷”,实行末位淘汰制,而且这个招新就是为备战国赛选拔人才作为梯队培养的。我对智能车非常感兴趣,想去报名又感觉压力重重,首先,我一点基础也没有,能不能进是个问题;其次,进去了会不会被淘汰是个问题;最后,即使暂时没有被淘汰,在比赛队里万一做不出成绩来是个问题。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被窗外的桂花香唤醒了。未见其花,先闻其香,十月的校园到处弥漫着桂花的香甜。我来到一棵桂花树前,看到一片苍翠的绿色中一簇簇淡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摇曳,似碧玉上洒上了点点碎金。桂花花瓣虽小,但每一朵都尽情地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灿烂与芬芳。校园里桂花树品种很多,除了淡黄色,金黄色的桂花,橙红色的桂花也很多,都一丛丛、一簇簇自在恣意地开着。风过处,桂花“金粟霏霏下如雨”,“满城尽带黄金甲”。
就在我沉浸在桂花香里时,我在群里看到了一个让我振奋的好消息,我们圣光机学院也成立了两个本科生实践基地。招新不设任何门槛,只要有兴趣,没有任何基础也可以报名,更让人心动的是,智能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实训基地的负责人是杭电自动化学院的张波涛老师。那个时候,我虽然没见过张波涛老师,但张老师的大名已如雷贯耳,让张老师出名的不仅是他的学术能力和带学生做项目的丰富经验,更是他对学生的护犊情深。
我高兴得跳了起来,顺手对着一株高大的桂花树摸了一把高,“扑簌簌”抖落一地桂花。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抓住并珍惜这个机会。记得那天我回去时,头发上、衣服上、鞋子上都沾满了桂花花瓣,沁人心脾的香气经久不散。不知为什么,后来我每次想到张波涛老师时,就会想起那个桂花飘香的清晨,也许是我和张老师的缘分始于那个清晨,也许是张老师有着和桂花一样的气质和品性:朴素无华、清新淡雅、馨香馥郁。
在参加张波涛老师主持的面试前,报名群里从一开始的50多个人到只剩下10多个人,他们不是被淘汰了,而是主动放弃了。
面试前,张老师只要求我们解1道题,即分别识别苹果、葡萄和葡萄藤,我们有长达4个月的时间用来解题。虽然时间够充裕,但时间越长越考验一个人的时间管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和耐心、毅力。题目难度是层层递进的,要学的知识自然也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令我意外的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耐心做到最后一步。题目并不复杂,识别简单背景下的图形只要根据机器视觉原理,进行图像采集,将苹果等图像进行平滑、锐化等预处理后,在RGB颜色空间内计算苹果等颜色样本值,并根据样本值进行图像分割,最后利用分割的结果进行特征提取,建立数学模型。我从0开始,自学了C++、STM32、Linux等课程后,完成了题目要求。我进一步思考,真实的应用场景哪有那么简单,果园背景是复杂和非结构化的,在“叶遮挡”“枝遮挡”“果实遮挡”和“混合遮挡”等复杂情形下又如何识别呢?所以,我又进一步思考解决方案:使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如边缘检测、颜色分割,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以及物体检测算法如YOLO或SSD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
P1-4
前言/序言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正 成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 重要驱动力量,正引领着智 能机器达到人类思考和行动 的高度,不仅深刻地影响着 社会结构、经济模式和生活 方式,更在推动着人类文明 的进程。 人工智能作为先进生产 力为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 也带来了技术垄断、偏见不 公、价值错谬等问题。然而 ,这些问题在某种意义上都 是表面层次的问题,人何以 为人,在AGI(通用人工智 能)时代才是日益严峻的问 题。一个人如何在AGI时代 不断提高智力水平和思维能 力、审美能力、情感能力, 是我们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 。机器的创新本质上是同质 化的创新,表面繁华难以掩 盖原始创新的贫弱,再智能 的机器也是工具。而人的价 值是思考。保持人类思维难 能可贵的个性与独特,需要 强大的自觉、自省、自控和 自学能力。现在,全球各地 都在推博雅教育、本源性教 育、通识教育,探究的可能 就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性能力 。 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的 情感、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和 共情,依然是人工智能不可 取代之处。所以,科技工作 者必须理解人类文化,有哲 学、伦理、艺术素养,否则 不仅缺乏创造力,更缺乏人 文光芒。 子曰:“君子不器。”我 们圣光机学院鼓励每个学生 去追逐多彩梦想,在不断丰 富的生命体验中激发对自己 、对世界的“问题意识”,努 力成为一道光,为这个世界 带来希望和美好。无论同学 们选择国内考研、就业,还 是海外申研,学校都有一整 套成熟的成才孵化激励制度 ,竭尽所能为学生提供导师 、实验室、经费等支持,提 供全方位的升学指导和就业 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引 导和帮助学生及早规划,鼓 励学生持之以恒,一步一个 脚印地攀登人生的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 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 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 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只 有从时代声音中激发艺术的 回响,用工笔画把时代巨变 描绘出来,用大写意把时代 主题渲染出来,用长镜头把 新时代人物的精神气象全方 位全景式展现出来,才能文 以载道,歌以咏言,才能激 发青年学生向内扎根、向上 攀登、向外生长的热情,与 时代同行、与祖国共进,书 写无愧时代、无愧青春、无 愧人民的精彩人生。我想这 就是我们学院融媒体中心采 访、创作优秀毕业生故事并 结集出版的初衷。 我相信圣光机学子将始 终秉持“笃学力行、守正创 新”的杭电精神与“厚德存圣 、敏学含光”的学院精神, 胸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之初心,不忘“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之誓言,将个人 理想融入时代发展脉搏,将 个人价值写进民族复兴征程 ,始终追寻光、成为光,将 小小萤火汇聚成无愧时代、 无愧国家的日月光辉。 胡海滨(杭州电子科技 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党委书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