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普罗大众为何会被打着科学旗号的信息欺骗,甚而转向质疑科学?从比特币到超自然现象,从总统选举到股票价格,从形形色色的数据欺诈到言过其实的人工智能,本书以晓畅直白的语言、诙谐犀利的笔触,通过对丰富的实例进行抽丝剥茧的剖析,深入阐述了虚假信息、数据歪曲和数据挖掘给科学的可信度带来的威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虚假信息、数据歪曲和数据挖掘是由科学本身创造和推动的,科学家的声誉正在被科学家所发明的工具削弱。虚假信息通过科学家发明的互联网广为传播;对实证证据和统计显著性的科学需求催生了数据歪曲;科学家创造的大数据和性能强大的计算机使数据挖掘变得轻而易举。全书论述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不仅指出了问题症结所在,而且提出了积极应对之道,极富启发作用和现实意义。
精彩书评
即便是处在科学昌明的时代,也别低估身边的荒谬与疯狂。
我们该如何规避被误导与被操纵?又该怎样应对欺诈与虚妄?
审慎的观察、睿智的剖析、理性的思辨,一语点醒梦中人!
擦亮眼睛,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科学,请读本书吧。
——尹传红(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科普时报社社长)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成果应接不暇而快要忘记新技术的发明与使用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的时候,加里·史密斯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严谨缜密的逻辑、鞭辟入里的分析,对利用互联网传播的虚假信息、不当使用统计工具等数字科技文明演进过程中伴随的糟粕性“副产品”发出了警报。
——郑念(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教育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
为什么有时人工智能并不智能?为什么有时大数据技术输出的是数据垃圾?为什么有时人们会建议专家不要随便建议?这本专门讨论虚假信息、数据歪曲和数据挖掘的力作,能给我们带来很多妙悟和启发。
——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研究员,“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
加里·史密斯再次展现出卓越的才华。本书是一段以其力量、风格,尤其是讥讽幽默的笔调让大数据炒作列车脱轨的疯狂之旅。史密斯是一位用实例阐明思想的大师——这些实例新颖、出人意料,有时令人震惊,有时令人捧腹。来参加史密斯的统计数据忽悠之旅吧,你将再也不会以同样的方式看待AI或数据科学了。
——卡尔·T.伯格斯特龙(华盛顿大学生物学教授,《拆穿数据胡扯》作者)
卡尔·萨根《魔鬼出没的世界》一书的所有粉丝都会喜欢这本书。像萨根一样,史密斯讨论了缺乏批判性思维技能给人类进步带来的挑战,他以萨根式的敏锐眼光和雄辩口才进行了讨论。史密斯还清楚地表明,正确的判断和有效的决策所面临的威胁比萨根时代更可怕,因为互联网助长了对科学的不信任、病毒式的错误信息和恶毒的阴谋论,它们为错误的思维推波助澜。我们迫切需要这本书中的智慧。
——汤姆·吉洛维奇(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房间里最有智慧的人》作者)
事实证明,与神话中的英雄不同,AI有两个致命弱点:不仅技术不智能,更糟糕的是,AI和大数据所依赖的太多统计学知识和数据使用方式也不智能。加里·史密斯对伪科学以及不断堆积的“垃圾”——我们错误地称之为信息——进行了精彩的反击,并为政策制定者、开业者、学者和大众提出了及时且重要的警告和前进方向的指引。
——莱斯利·威尔科克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名誉教授)
这部极具可读性的作品探讨了为什么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学,以及科学为何需要和如何规范其行为。推荐给任何偶尔想知道Facebook上那个“直言不讳”的家庭成员是否说得有道理的人。
——尼克·布朗(博士,科学诚信调查者)
史密斯出色地阐释了虚假信息的演化,充分论证了对技术的盲目信任将如何导致对真相的更多歪曲。本书清晰地表达了一种令人反思的观点,关于我们应该如何批判性地思考由热门技术潮流带来的新发现。
——卡尔·迈耶(数字阿尔法顾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KPCB风险投资公司前合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