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立足立法原意,精准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与公安、司法等实务部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精确界定与全面分析,尤其针对新增加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详尽、精准明析。本书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研究不拘泥于传统的“法教义学”的呈现方式,更是从公安实践出发,从立案管辖到行为认定、处罚标准、典型案例等多方面对单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聚焦实务,“一站式”指引——
本书的核心特色在于其结构化、实用化的内容编排与深度解析,摒弃了传统法条注释书籍的单一视角,创造性地为每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一站式”指引体系:
1.立案标准明确:为准确启动案件调查提供指引。
2.管辖解析全面:结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配套规章,确保执法主体适格。
3.行为认定精要:依据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结合权威解释与实践经验,对行为的构成要件及与相关违法犯罪界限等关键认定难点进行深入剖析。
4.处罚标准量化:全面梳理各项处罚标准及裁量基准,提供精准量罚依据。
5.案例释法典型:精选贴合法律条文、反映执法难点、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生动、直观地诠释法律适用,提升理解深度。
同时,本书特别附设“关联法条”模块,无缝链接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认定相关的《民法典》《刑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条文,便于读者构建完整的法律适用链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重点行为解析后附录了常用法律文书的规范写作范例与制作规范提示,将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极大提升了本书在执法办案现场的即时参考价值。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第一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
1~2.(聚众)扰乱单位秩序
3~4.(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
5~6.(聚众)扰乱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
7~8.(聚众)妨碍交通工具正常行驶
9~10.(聚众)破坏选举秩序
第二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7条
11.组织考试作弊
12.为他人组织作弊提供帮助
13.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
14.代替考试
第三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8条
15.强行进入大型活动场内
16.违规在大型活动场内燃放物品
17.在大型活动场内展示侮辱性物品
18.围攻大型活动工作人员
19.向大型活动场内投掷杂物
20.其他扰乱大型活动秩序的行为
21.违规进入体育场馆、演出场馆
第四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9条
22.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
23.投放虚假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
24.扬言实施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扰乱公共秩序
第五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0条
25.寻衅滋事
第六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1条
26.组织、教唆、胁迫、诱骗、煽动他人从事邪教、会道门、非法宗教活动
27.利用邪教组织、会道门、迷信活动危害社会
28.冒用宗教、气功名义危害社会
29.制作、传播宣扬邪教、会道门内容的物品、信息、资料
第七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2条
30.故意干扰无线电业务正常进行
31.拒不消除对无线电台(站)的有害干扰
32.未经批准设置无线电台(站)
33.非法使用占用无线电频率从事违法活动
第八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3条
34.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
35.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
36.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
37.非法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
38.非法改变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
39.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破坏性程序
40.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
第九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4条
41.组织、领导传销活动
42.胁迫、诱骗他人参加传销活动
第十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5条
43.扰乱国家庆祝、纪念、缅怀、公祭等重要活动秩序
44.从事有损纪念英雄烈士环境和氛围的活动
45.侵占、破坏、污损英雄烈士纪念设施
46.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
47.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
48.制作、传播、散布宣扬、美化侵略战争、侵略行为的言论、物品
49.在公共场所穿着、佩戴宣扬、美化侵略战争、侵略行为的服饰、标志
第二章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第十一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6条
50.非法制造、买卖、储存、运输、邮寄、携带、使用、提供、处置危险物质
第十二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7条
51.危险物质被盗、被抢、丢失后不按规定报告
第十三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8条
52.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管制器具
第十四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9条
53.盗窃、损毁公共设施
54.移动、损毁边境、领土、领海标志设施
55.非法进行影响国(边)界线走向活动
56.非法修建有碍国(边)境管理设施
第十五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0条
57.盗窃、损坏、擅自移动航空设施
58.强行进入航空器驾驶舱
59.在航空器上非法使用器具、工具
60.盗窃、损坏、擅自移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设施、设备
61.妨害安全驾驶
第十六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1条
62.盗窃、损毁、擅自移动轨道交通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安全标志
63.在轨道交通线路上放置障碍物
64.故意向列车投掷物品
65.在轨道交通沿线非法挖掘坑穴、采石取沙
66.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私设道口、平交过道
第十七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
67.擅自进入轨道交通防护网
68.违法在轨道交通线上行走坐卧、抢越轨道
第十八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条
69.擅自安装、使用电网
70.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
71.道路施工不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72.故意损毁、移动道路施工安全防护设施
73.盗窃、损毁路面公共设施
74.违规升放携带明火的升空物体
75.高空抛物
第十九节 《治安管理处罚法》
前言/序言
编 写 说 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为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治安管理处罚法》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的重要法律依据之一,是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的重要制度构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的修订是该法自2005年颁布以来的第二次修改。修订明确了党的领导,将坚持综合治理写入总则,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对治安调解制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将百姓关切的治安违法中的正当防卫制度写入法条;设立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认错认罚从宽制度;既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又完善了处理未成年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相关规定;修订回应社会关切热点和制度衔接的需要,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由151种调整为200种。本书正是在这一重要的时代背景和修订契机下进行编写,有以下几个特色:
一、立足新法,精准解读
《治安管理处罚法》本质是一部社会秩序维护法,具有“纳民轨物、防微杜渐”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说,《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仅仅具有“轻罪治理”的功能,更是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增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发生的“防火墙”。从这一本质出发,正确理解和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治安管理处罚法》适用的关键。本书立足立法原意,精准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在与公安、司法等实务部门充分探讨的基础上,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精确界定与全面分析,尤其针对新增加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详尽、精准明析。本书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研究不拘泥于传统的“法教义学”的呈现方式,更是从公安实践出发,从立案管辖到行为认定、处罚标准、典型案例等多方面对单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解读。
二、聚焦实务,“一站式”指引
本书的核心特色在于其结构化、实用化的内容编排与深度解析,摒弃了传统法条注释书籍的单一视角,创造性地为每个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构建了“五位一体”的“一站式”指引体系:
1.立案标准明确:为准确启动案件调查提供指引。
2.管辖解析全面:结合《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配套规章,确保执法主体适格。
3.行为认定精要:依据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订,结合权威解释与实践经验,对行为的构成要件及与相关违法犯罪界限等关键认定难点进行深入剖析。
4.处罚标准量化:全面梳理各项处罚标准及裁量基准,提供精准量罚依据。
5.案例释法典型:精选贴合法律条文、反映执法难点、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例,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生动、直观地诠释法律适用,提升理解深度。
同时,本书特别附设“关联法条”模块,无缝链接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认定相关的《民法典》《刑法》《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条文,便于读者构建完整的法律适用链条。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重点行为解析后附录了常用法律文书的规范写作范例与制作规范提示,将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紧密结合,极大提升了本书在执法办案现场的即时参考价值。
三、应用场景多元,兼顾多用途
本书是一本旨在服务一线执法办案人员、法律实务工作者、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学和研究人员的专著型工具书。全书约130万字,是目前国内研究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内容翔实的推荐书,是一本集权威性、全面性、实用性与学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性治安管理处罚相关法律应用大全。它的功能可以是:公安一线民警日常执法办案的“案头指南”,公安院校师生深化教学研究、掌握实务技能的重要参考资料或教材,广大法律实务工作者处理治安类法律事务的必备专业智库,理论界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治安管理处罚法律制度的重要学术资源。
四、汇聚专业力量,学术性和实战性并重
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治安案件课程组组织编写。主编团队均是长期深耕于治安案件查处一线教学和实践的专家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战经验,是北京市课程思政优秀团队,团队成员有3名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名师。本书邀请了北京市公安局一级高级警长段钢撰写法律文书部分,并组成了一支由一线公安民警构成的顾问团队,力求在内容上做到权威、准确、新颖、贴近实战。主编团队期望通过集体智慧的结晶,为读者呈现一部紧贴最新立法动态、深度解析执法难点、有效提升实务能力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领域权威案头工具书。
全书由陈慧君负责统筹校对,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第1~7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32条)由陈慧君主笔
第 8~17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33~42条)由陈锐达主笔
第18~28节、第35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3~53条、第60条)由谢川豫主笔
第29~34节、第36~41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4~59条、第61~66条)由戴锐主笔
第42~51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7~76条)由宗恺主笔
第52~64节(《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