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第三届国际工程教育论坛于2022年12月7—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三届论坛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为指导框架,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渗透性,交叉性的学科特点突破学科壁垒,与其它学科紧密合作,促进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科学交流,开展联合创新研究,培养具备深厚人文情怀、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潜能的复合型工程人才。本届论坛主题为“电子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创新”,围绕与SDGs相关的电子信息使能技术、城市韧性、数字医疗、新型电力系统、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创新、青年学生可持续创新以及面向可持续发展与数字化转型的工程教育等议题展开充满创新活力的全球性对话。本书是论坛的演讲集。
目录
目 录
开幕式 1
开幕式主持 3
聚焦可持续创新:探讨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教育中的前景 4
欢迎致辞 5
工程教育与可持续创新 6
电子信息技术与可持续创新 9
工程教育的变革 12
主旨演讲 14
为可持续的未来培养创新者 15
工程教育: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19
特邀报告 26
双重转型下的工程教育 27
A1 电子信息使能技术 31
承办单位简介 33
分论坛主持 35
绿色数据通信:智能物理和工程技术支持可持续社会 38
高速光电子器件是信息技术的使能技术 43
互补型人工智能可以改进人类技术的发展 49
培养下一代工程师 53
合成分子通信:原理、进展和挑战 57
探索 AI 时代的工程教育 61
A2 城市韧性 65
承办单位简介 67
分论坛主持 69
人居环境的群智能控制技术 73
以科学方法论为导向的建筑设计创新研究 79
基于人因分析技术的建成空间体验预测与实证 84
日本地方都市的城市设计 88
回到原来,一起创未来 92
A3 数字医疗 95
承办单位简介 97
分论坛主持 98
AI+ 生命科学 101
医工交叉的北航实践 105
精准肝胆外科范式与技术体系 109
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保健新时代 113
数字医疗的挑战与创新 117
人工智能在健康领域的挑战与机遇 121
工程学在推进医学和医疗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125
A4 新型电力系统 129
承办单位简介 131
分论坛主持 133
关于智能配电系统几个问题的思考 137
工程教育和智能电网以及不断演进的电力系统的研究 141
数据科学及其对智能电网教育的影响 145
面向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气 +”人才培养探索 149
为实现“双碳”目标,地方院校应如何为能源电力领域培养相关人才 153
B1 智能新能源汽车 155
承办单位简介 157
分论坛主持 158
新能源、新动力和新工科 161
迈向负责任的自动驾驶 165
可持续车辆的最优系统 169
数字汽车时代产品开发学科高等教育的几点思考 172
体验式学习与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教育 175
能源采集:汽车节能和智能化的途径 179
B2 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创新 183
承办单位简介 185
分论坛主持 187
东盟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互联网实践机会 190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与交流方面的实践分享 194
工程教育和非洲的优先事项 198
创新印度尼西亚 202
全球化可持续性对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电气和电子工程教育的影响 206
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创新 210
更多样化、更好的工程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自南半球的创新 214
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合作与需求 218
B3 青年学生可持续创新 221
承办单位简介 223
分论坛主持 225
校园垃圾管理 228
智能碳足迹记录和共享平台 231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慈善资源匹配 234
发展可持续的人道主义技术 238
利用数字平台开展由青年领导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运动 242
为什么包容性数字化转型很重要? 246
可持续发展的汽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