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社保投入与创新:人力资本驱动下的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关注在创新驱动型经济范式下,人力资本禀赋的持续优化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保障机制。本书聚焦企业视角,揭示人力资本升级对企业创新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企业的社会保险投入能通过吸引高素质人才、增强员工稳定性,促进知识沉淀与技能升级,从而显著提升企业专利数量。本书的研究可为企业优化人才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双向启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逻辑框架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逻辑框架
四、技术路线
第三节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主要的研究方法
二、本书的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第一节理论基础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二、市场失灵理论
三、技术创新理论
四、外部性理论
五、人力资本理论
六、竞争优势理论
第二节文献综述
一、政府补贴的相关研究
二、劳动保护的相关研究
三、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
四、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五、文献评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我国劳动保护的制度背景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我国劳动保护的制度背景
一、我国产业政策的历史沿革与特征
二、劳动保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现状
三、企业内部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的制度保障
第二节劳动保护与企业创新的理论分析
一、政府补贴与劳动保护
二、党组织治理与劳动保护、企业创新
三、社保投入与企业创新
本章小结
第四章政府补贴与劳动保护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
第二节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异质性分析与经济后果检验
一、异质性分析
二、经济后果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党组织治理、劳动保护与企业创新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
第二节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异质性分析与党委书记任职的影响
一、异质性分析
二、党委书记任职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六章社保投入与企业创新的实证检验
第一节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变量说明和模型设计
第二节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回归结果分析
第三节异质性分析
一、产权性质分组检验
二、不同上市板块分组检验
三、不同劳动密集度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第一节研究结论
第二节政策建议
第三节研究展望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前言
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可靠而有力的支持。然而,随着我国生育率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数量型“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优势减弱,传统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降低逐渐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寻求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也成为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的核心任务。与此同时,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以及高素质劳动力比例的增加,形成了质量型“人力资本红利”,这将缓解人口红利减弱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近年来,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国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加大对劳动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打击违法用工和拖欠工资等违法行为,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增长、政策制定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展现出鲜明特征。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劳动就业与劳动保护体系也日益健全,中国特色经济制度展现出了独特的活力。中国的宏观政策与经济制度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国家发展的基石。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财政、货币、产业和区域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政策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深化改革开放,以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
除了中国的宏观产业政策(如政府补贴)与经济制度为劳动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以外,在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企业层面充分考虑了我国独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本制度,并在借鉴国际公司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将党组织嵌入企业治理结构,为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书探讨了我国宏观产业政策对劳动力保护以及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分别研究了以政府补贴为代表的外部产业政策、以党组织为代表的内部政策的实施对企业劳动保护、高质量创新发展的影响。同时,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切入点,探讨伴随中国的“人力资本红利”取代“人口红利”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来源,劳动保护制度的完善对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首先,以政府补贴为代表的外部产业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就业规模的扩大,提高就业率,同时提高企业高技能和高学历人才占比以及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这种影响在税收征管力度小、劳动力市场供给充裕的地区,以及盈利能力强、劳动雇佣需求大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讨论发现,政府补贴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了企业创新,但却扩大了企业高管与普通员工的薪酬差距。
其次,将研究视角从外部政策制定转移到企业内部的政策实施保障层面后可以发现,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有助于增强员工权益保护,从而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具体来说,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这一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保护员工权益实现的,即通过提高员工社保投入、增加人力资本积累、缩小内部收入差距,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一作用在非管制行业、央企、经济发达地区、员工信任程度高的企业中更加显著,而且当党委书记由高管兼任时,这一影响更为显著。
最后,通过深化劳动保护制度的研究内容,以社会保险缴纳为切入点,分析在社会保险法制定和实施的背景下劳动保护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后可以发现,企业的社会保险投入力度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推动高质量人力资本的累积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表现与业绩。此外,在税收监管环境更为严格的地区,随着社会保险征缴职责全面划归税务部门管辖,社会保险投入的正面效应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表现得更明显。进一步分析显示,在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创业板及科创板上市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行业内,社会保险投入水平的提升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这证明了制度环境、企业属性与劳动结构对社会保险投入效果的调节作用。
本书旨在探讨中国特色政策制度对企业发展的赋能效果,其创新点在于结合中国的特色和发展实情,以“政策赋能企业行为”为立足点,提炼出政策赋能、劳动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逻辑框架,并全面深入地探讨政策制度、劳动保护、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影响效应。这一独特的研究视角为系统评价政策赋能、劳动保护的潜在特征和多重影响提供了启示。本书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科学有效地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薪酬分配政策以及“稳就业”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充分释放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