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防火安全技术需建立完善的消防制度,加强火源管理,定期检查消防设施,普及消防安全知识。防爆安全技术需加强危险源管理,建立防爆制度,定期检查防爆设施,提高员工防爆意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需结合具体行业特点和应用环境,制定全面的安全方案。本书于2000年首次出版,2002 年作为“安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20 多年来,本书在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重印。 此外, 本书还受到安全工程相关设计人员、企业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人员等的欢迎。 本次修订, 为方便教材使用者, 编者在保持原书体系架构的基础上, 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更新。本书主要用作大学本科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 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辅助教材,还可供各类从事与消防安全和电气安全工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和查阅之用。
目录
防火与防爆
目录
绪论
一、课程主要研究内容和学习要求
二、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特点
三、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因
四、我国防火与防爆的发展历程
五、课程学习的意义
第一章防火基本原理
第一节燃烧的学说和理论
一、燃烧素学说
二、燃烧的氧学说
三、燃烧的分子碰撞理论
四、活化能理论
五、过氧化物理论
六、链式反应理论
第二节燃烧的类型
一、闪燃与闪点
二、自燃与自燃点
三、着火与着火点
四、物质的燃烧历程
五、燃烧产物
第三节防火技术基本理论
一、氧化与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三、火灾及其分类
四、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五、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
六、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第四节热值与燃烧温度
一、热值
二、燃烧温度
课后习题
第二章防爆基本原理
第一节爆炸机理
一、爆炸及其分类
二、爆炸的破坏作用
三、分解爆炸
四、可燃性混合物爆炸
五、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关系
六、爆炸反应历程
第二节爆炸极限计算
一、爆炸完全反应浓度计算
二、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计算
三、多种可燃气体组成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
四、含有惰性气体的多种可燃气混合物爆炸极限计算
五、爆炸极限的应用
第三节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一、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二、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感应期
三、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
第四节爆炸温度和爆炸压力
一、爆炸温度的计算
二、爆炸压力的计算
课后习题
第三章化学危险物品燃爆特性
第一节可燃气体
一、气体燃烧形式和分类
二、气体燃烧速度
三、影响气体爆炸极限的因素
四、评价气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第二节可燃液体
一、燃烧形式和液体火灾
二、可燃液体分类
三、液体的燃烧速度
四、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
五、评价液体燃爆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第三节可燃固体
一、固体燃烧过程和分类
二、固体燃烧速度
三、评价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技术参数
四、粉尘爆炸
第四节其他危险物品
一、遇水燃烧物质
二、自燃性物质
三、氧化剂
四、爆炸性物质
课后习题
第四章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
第一节火灾与爆炸过程和预防基本原则
一、火灾发展过程与预防基本原则
二、爆炸发展过程与预防基本原则
第二节工业防火与防爆基础知识
一、生产和贮存中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二、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级
三、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
四、防火分隔与防爆泄压
第三节火灾与爆炸探测器及工作原理
一、火灾监测仪表
二、测爆仪
第四节防火与防爆安全装置
一、阻火装置
二、泄压装置
三、指示装置
第五节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一、设备密闭
二、厂房通风
三、惰性气体保护
四、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五、危险物品的贮存
第六节控制着火源
一、明火
二、摩擦和撞击
三、电气设备
四、静电放电
第七节灭火剂与灭火器
一、灭火剂
二、灭火器材
课后习题
第五章主要危险场所的防火与防爆
一、油库
二、电石库
三、乙炔站
四、气瓶库
五、焊割动火
六、管道
七、热处理
八、喷漆
九、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课后习题
附录一与火灾和爆炸有关的理化基础知识
附录二108种物质的防火防爆安全参数
附录三禁止一起贮存的物品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第三版出版说明国家对安全生产的严格要求以及人们对生命安全的深刻认识,使得“珍爱生命,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社会对安全的关注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安全健康水平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承载着培养高素质安全专业人才的重任,肩负着社会和时代赋予的重要责任和使命,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在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科研方面有着长期的探索和积累,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早在34年前,编委会就组织编写出版了“安全与卫生工程系列教材”(1991年系列),这套系列教材在国内安全工程教育、企业安全技术及管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00年,通过对1991年系列教材的更新和删改,又推出了“安全工程系列教材”,包括《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务》《电气安全工程》《起重与机械安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防火与防爆》五本教材。这套系列教材于2002年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十余年来,该系列教材在全国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部分教材重印十余次。
“安全工程系列教材”第三版的推出,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安全工程专业知识更新的需求。第三版的编写,继续秉承“少而精”和“深入浅出”的原则,力求将安全工程相关的专业基本理论、工程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手段等简明扼要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系统地获得安全工程专业领域内的核心知识。同时,教材适量引入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内容,提升了教材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便于自学。该系列教材除可用作高等学校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教材外,还可作为安全技术及管理工作者的培训教材或供自修学习之用。
“安全工程系列教材”编委会2025年2月修订说明
本书于2000年9月首次出版,2002年作为“安全工程系列教材”之一,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多年来,本书在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重印。此外,本书还受到安全工程相关设计人员、企业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人员、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评价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人员等的欢迎。本次修订,为方便教材使用者,编者在保持原书体系架构的基础上,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更新。
本次修订工作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杨玲老师完成。
本书主要用作大学本科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辅助教材,还可供各类从事与消防安全和电气安全工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学习和查阅之用。
限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错误,敬请使用本书的广大师生和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