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人际关系相当复杂,有着“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特点。对错之外,有是否“圆通”的问题。
很多中国人厌恶是非不分的人,也不欢迎是非分明但不圆通的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讲求“在圆通中分是非”,既不得罪他人,又不讨好他人,人际关系更可能处得良好。
曾仕强教授集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深厚学养于一身,在本书中表达了对圆通的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看法。
本书案例丰富、干货满满,非常适合对人际关系、人性、沟通技巧、管理感兴趣的读者阅读。通过阅读本书,大家会找到正确的处事方法,从而更好地处理避无可避的人际关系。
目录
第一章 大多数中国人的特性
言——模棱两可,言不由衷
行——谨慎小心,反求诸己
心——追求圆通,善于自保
性——爱占便宜,死要面子
第二章 建立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正视自己
善待他人
规避三大禁忌
第三章 十大要领——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一表人才
两套西装
三杯酒量
四圈麻将
五方交游
六出祁山
七术打马
八口吹牛
九分努力
十分忍耐
第四章 良好沟通——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沟通的作用
沟通的现象
沟通的艺术
沟通的层次
沟通的原则
沟通的方向
第五章 如何处理内部工作关系
老板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干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基层员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第六章 如何处理外部工作关系
老板的个人公关
企业的分工合作
安顾客是为了生存
安社会是为了发展
第七章 家庭关系是终身学习的必修课
重视家庭
夫妻和谐
孝敬长辈
教养子女
前言/序言
中国人的思想源自伏羲氏―伏羲氏所创的八卦一直对中国人有深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是在《易经》的影响下形成的,《易经》的主要思想是人本位,与西方人倡导的神本位截然不同。
不要以为很多中国人的言行乱七八糟、模棱两可,用《易经》阐述的道理来考察,大家会发现,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所作所为非常有道理。
近百年来,很多中国人经常用西方人的观点和标准来考察自己的行为,这才导致很多中国人认为自己的一切都是乱七八糟的。更有甚者,喜欢将中国人普遍有的缺点与西方人普遍有的优点进行对比,从而觉得中国人一无是处。
将中国人普遍有的缺点与西方人普遍有的优点进行对比,这种做法是大错特错的。如果真的要比较世界上各民族的人的优劣,必须有一个公平的标准。用自己的缺点去比他人的优点,不但有失公平,而且容易导致自己丧失信心。
中国人有一套自己的东西,这些东西别人学不去。与此同时,我们不需要去学别人,否则就是自讨苦吃。
我一直强调,管理中国人要使用中国式管理方法。在中国式管理方法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方面的管理方法。
因为中西方的人际关系大不相同,所以中西方的人际关系管理方法是大相径庭的。
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大多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中国人则普遍认为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人人讲平等是没大没小的表现。中国人非常讨厌没大没小。
如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喜欢看书,但是看的书越多,自己越倒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人看的大多是西方人写的书。
西方人的高新技术是值得学习的。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没有错,因为科学无国界。但是,学习、接受西方人的文化需要非常小心,否则很容易掉入西方文化的“陷阱”,离中国的实际越来越远。
全面认可、推崇西方文化的中国人,如果从此生活在西方社会中,问题应该不大,但如果继续生活在中国社会中,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时时吃亏、处处碰壁。
想想清朝末期,很多人穿着西装却留着长辫子,是不是走到哪里都显得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