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尼罗河探源日志》详细记载了斯皮克在非洲发现尼罗河源头的经历。尼罗河有两大支流,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确切地说,斯皮克所探寻的是白尼罗河的源头。1863年,斯皮克把1860-1863年尼罗河探源之旅的日志整理成书,该书一经出版便成为英国当时的畅销书。斯皮克在著作里记录了其探险旅程中的亲身经历与所见所闻,其中包含大量关于非洲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细致描绘,还有西方社会鲜少接触的种族形态与王权制度。这些内容全面呈现了19世纪一位欧洲人眼中的非洲图景,不仅清晰展现了当时非洲民众的实际社会生活状况,也让我们得以深入感受非洲大陆的自然奇观与独特社会结构。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从伦敦到桑给巴尔(1859年)
  规划一准备一出发一好望角一祖鲁地区的卡菲尔人一捕捉海龟一追捕贩奴船一抵达桑给巴尔一上次访问后桑给巴尔的政事和新闻一为探险做准备
  [001]1858年7月30日,我发现了维多利亚湖(Victoria Nyanza)。为了证明我的判断,即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源头,我决定第三次前往非洲探险。可以说,这次探险始于1859年5月9日,也就是我第二次非洲探险结束、回国后的第一天。那天,我应邀拜访了罗德里克·因佩·默奇森(Roderick Impey Murchison)爵士,并向他展示了我为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绘制的地图。我得说一句,罗德里克爵士非常赞同我的观点。[002]而且,他也知道我特别想通过实地考察,向全世界证明维多利亚湖就是尼罗河源头,并认为英国和皇家地理学会绝不能失去这一荣耀。他本人正是皇家地理学会的主席。他对我说:“斯皮克,我们必须再派你去那里。”随后,我受邀去皇家地理学会就非洲地理问题做了一次演讲,这实非我之所愿。作为第二次非洲探险中唯一的数据测绘者,我在讲座中介绍了自己绘制的地图。随后,皇家地理学会讨论了我去探寻尼罗河源头的方案,并问我需要何种帮助。
  有人认为,若寻找尼罗河源头,我最好沿河而上。他们以为此乃理所当然,尤其在听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ehemet Ali)派出的探险队已经沿河抵达北纬3°22'的地方后(不过,没人相信),他们对此更加深信不疑。关于这一点,我不敢苟同:那么多次沿河而上的尝试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却从来没有找到。我说,如果学会能立即赞助五千英镑,那我年底就可返回桑给巴尔,再前往卡泽(Kaze),并仔细考察维多利亚湖。除了探寻尼罗河源头外,我还打算在源头所在地区花三年时间去寻找支流、考察分水岭,泛舟于维多利亚湖上,搜集自然史的方方面面的资料。然而,皇家地理学会认为五千英镑的数目太大,[003]政府不会下拨;于是,我同意把数目减半,并说无论这次探险需要多少钱,我都会自己想办法凑足缺口,不惧任何困难,完成业已开展的事业,哪怕出师未捷身先死。
  我把旅行推迟了一年,因为我想在这一年里做些准备:先派五十人运送一些珠子和铜丝去卡拉圭(Karague),具体由阿拉伯象牙商人负责;再以同样的方式,派五十人去卡泽。如此一来,到最佳旅行季节(五月、六月、七月),我就可以快速抵达已经确定下来的落脚点,而无须携带大量财物。那里没有法律能够约束中途溜掉的人和小偷。此外,我知道,只有让黑人相信我已经把财物提前运过去了,他们才愿意跟随我,也乐于跟到底,而且他们也会劳有所得;若前面没有任何财物,他们总会拖延行程,觉得行程就是一个麻烦,他们天生懒惰,常常迅疾开溜。
  我得遗憾地说,我的计划初看完美,但其实从一开始就不顺当。整整九个月过去了,我才收到皇家地理学会二千五百英镑的拨款。于是,我写信给英国驻桑给巴尔的领事里格比(Rigby)上校,请他把第一批物资运往非洲内陆。
  后来,英国治下的印度当局非常慷慨,赠送我五十支配有枪带、刺刀的卡宾枪,还有两万发子弹。他们还借给我很多勘查所需的仪器,并委托乔治·克拉克(George Clerk)爵士转送了一些价值不菲的金表,以感谢那些在上次非洲探险活动中帮助过我们的阿拉伯人。格兰特(Grant)上校是我的老朋友,[004]在印度时常与我结伴打猎。格兰特得知我即将再度奔赴非洲,随即请求我把他带上。皇家地理学会一个下设委员会的主席赛克斯(Sykes)上校同意了格兰特的请求,赛克斯上校说,给我加个同伴是在做善事。
  在此期间,象牙商人佩瑟里克(Petherick)先生来到英国。佩瑟里克在尼罗河流域待过多年。佩瑟里克先生给我提供了无偿的援助,他把自己的船只停泊在贡多科罗(Gondokoro),还派了一队人马到白尼罗河(the White River)上游地区去搜罗象牙。佩瑟里克先生说要帮助我顺利抵达目的地。我要说一句,佩瑟里克先生对于开辟商路(geographical exploits)抱有极大的热情;我没有足够的钱实现所有计划,于是为佩瑟里克先生筹划了一个方案,让他沿乌苏阿河(Usua)(据说是尼罗河最大的支流)而上,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确认乌苏阿河与维多利亚湖有何关联。佩瑟里克欣然同意,我也借助于格雷伯爵(Earl de Grey,时任皇家地理学会主席的渠道,尽力为他筹集资金,完成这一前景可期的计划。
  ……
                                                    
目录
                                                        第一章 从伦敦到桑给巴尔(1859年) 1
第二章 乌扎拉莫 13
第三章 乌萨加拉 27
第四章 乌戈戈与原始森林 45
第五章 乌尼亚姆韦齐 69
第六章 乌津扎 103
第七章 乌苏伊 141
第八章 卡拉圭 159
第九章 希马人的历史 197
第十章 卡拉圭与布干达 209
第十一章 布干达王宫(一) 231
第十二章 布干达王宫(二) 259
第十三章 布干达王宫(三) 289
第十四章 布干达王宫(四) 319
第十五章 顺着北坡进发 357
第十六章 白尼罗河 375
第十七章 布尼奥罗(一) 395
第十八章 布尼奥罗(二) 415
第十九章 向马迪进发 445
第二十章 马迪 461
结语 486
文后注释 491
                                                    
试读
                                                          第一章 从伦敦到桑给巴尔(1859年)
  规划一准备一出发一好望角一祖鲁地区的卡菲尔人一捕捉海龟一追捕贩奴船一抵达桑给巴尔一上次访问后桑给巴尔的政事和新闻一为探险做准备
  [001]1858年7月30日,我发现了维多利亚湖(Victoria Nyanza)。为了证明我的判断,即维多利亚湖是尼罗河源头,我决定第三次前往非洲探险。可以说,这次探险始于1859年5月9日,也就是我第二次非洲探险结束、回国后的第一天。那天,我应邀拜访了罗德里克·因佩·默奇森(Roderick Impey Murchison)爵士,并向他展示了我为皇家地理学会(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绘制的地图。我得说一句,罗德里克爵士非常赞同我的观点。[002]而且,他也知道我特别想通过实地考察,向全世界证明维多利亚湖就是尼罗河源头,并认为英国和皇家地理学会绝不能失去这一荣耀。他本人正是皇家地理学会的主席。他对我说:“斯皮克,我们必须再派你去那里。”随后,我受邀去皇家地理学会就非洲地理问题做了一次演讲,这实非我之所愿。作为第二次非洲探险中唯一的数据测绘者,我在讲座中介绍了自己绘制的地图。随后,皇家地理学会讨论了我去探寻尼罗河源头的方案,并问我需要何种帮助。
  有人认为,若寻找尼罗河源头,我最好沿河而上。他们以为此乃理所当然,尤其在听闻埃及总督穆罕默德·阿里(Mehemet Ali)派出的探险队已经沿河抵达北纬3°22'的地方后(不过,没人相信),他们对此更加深信不疑。关于这一点,我不敢苟同:那么多次沿河而上的尝试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却从来没有找到。我说,如果学会能立即赞助五千英镑,那我年底就可返回桑给巴尔,再前往卡泽(Kaze),并仔细考察维多利亚湖。除了探寻尼罗河源头外,我还打算在源头所在地区花三年时间去寻找支流、考察分水岭,泛舟于维多利亚湖上,搜集自然史的方方面面的资料。然而,皇家地理学会认为五千英镑的数目太大,[003]政府不会下拨;于是,我同意把数目减半,并说无论这次探险需要多少钱,我都会自己想办法凑足缺口,不惧任何困难,完成业已开展的事业,哪怕出师未捷身先死。
  我把旅行推迟了一年,因为我想在这一年里做些准备:先派五十人运送一些珠子和铜丝去卡拉圭(Karague),具体由阿拉伯象牙商人负责;再以同样的方式,派五十人去卡泽。如此一来,到最佳旅行季节(五月、六月、七月),我就可以快速抵达已经确定下来的落脚点,而无须携带大量财物。那里没有法律能够约束中途溜掉的人和小偷。此外,我知道,只有让黑人相信我已经把财物提前运过去了,他们才愿意跟随我,也乐于跟到底,而且他们也会劳有所得;若前面没有任何财物,他们总会拖延行程,觉得行程就是一个麻烦,他们天生懒惰,常常迅疾开溜。
  我得遗憾地说,我的计划初看完美,但其实从一开始就不顺当。整整九个月过去了,我才收到皇家地理学会二千五百英镑的拨款。于是,我写信给英国驻桑给巴尔的领事里格比(Rigby)上校,请他把第一批物资运往非洲内陆。
  后来,英国治下的印度当局非常慷慨,赠送我五十支配有枪带、刺刀的卡宾枪,还有两万发子弹。他们还借给我很多勘查所需的仪器,并委托乔治·克拉克(George Clerk)爵士转送了一些价值不菲的金表,以感谢那些在上次非洲探险活动中帮助过我们的阿拉伯人。格兰特(Grant)上校是我的老朋友,[004]在印度时常与我结伴打猎。格兰特得知我即将再度奔赴非洲,随即请求我把他带上。皇家地理学会一个下设委员会的主席赛克斯(Sykes)上校同意了格兰特的请求,赛克斯上校说,给我加个同伴是在做善事。
  在此期间,象牙商人佩瑟里克(Petherick)先生来到英国。佩瑟里克在尼罗河流域待过多年。佩瑟里克先生给我提供了无偿的援助,他把自己的船只停泊在贡多科罗(Gondokoro),还派了一队人马到白尼罗河(the White River)上游地区去搜罗象牙。佩瑟里克先生说要帮助我顺利抵达目的地。我要说一句,佩瑟里克先生对于开辟商路(geographical exploits)抱有极大的热情;我没有足够的钱实现所有计划,于是为佩瑟里克先生筹划了一个方案,让他沿乌苏阿河(Usua)(据说是尼罗河最大的支流)而上,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确认乌苏阿河与维多利亚湖有何关联。佩瑟里克欣然同意,我也借助于格雷伯爵(Earl de Grey,时任皇家地理学会主席的渠道,尽力为他筹集资金,完成这一前景可期的计划。
  ……
                                                    
前言/序言
                                                          译者序
  约翰·汉宁·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1827年5月4日-1864年9月15日是英国殖民军官和探险家,以发现尼罗河源头而闻名于世,曾三次深入非洲探险,并在今天乌干达境内发现了尼罗河源头——尼安扎湖(Nyanza,在非洲当地语言中是“湖”的意思,斯皮克将之命名为维多利亚湖)。
  青年时代,斯皮克曾在英属印度服役,喜爱探险,还进入过中国西藏地区。1854年,斯皮克加入理查德·伯顿的探险队,进入索马里,并与索马里当地人发生冲突,身受重伤。1856年6月,斯皮克跟随伯顿第二次赴非洲探险,这也是斯皮克第一次探寻尼罗河源头。两人从桑给巴尔出发,成为第一批抵达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的欧洲人。由于伯顿身体虚弱,探险队只得驻扎在卡泽(Kaze,今天坦桑尼亚的塔波拉),而斯皮克则独自率领一支队伍于1858年7月30日抵达维多利亚湖,并认为维多利亚湖就是尼罗河源头。由于在尼罗河源头问题上的争论,两人之间的裂痕日渐加深。尽管如此,两人还是于1859年6月13日向资助他们探险活动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提交了联合探险报告。1860年4月,在得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资助后,斯皮克带上詹姆斯·奥古斯都·格兰特,开启第二次尼罗河探源之旅,并于1862年7月28日到达维多利亚湖。斯皮克在当天的日志中写道:“我已经完成探险任务了。古老的尼罗河起源于维多利亚湖,我亲眼看见,确凿无疑。”然而,斯皮克的观点受到伯顿的质疑,伯顿认为斯皮克没有从维多利亚湖流出的地方,沿着尼罗河一直走到贡多科罗(Gondokoro,位于今天南苏丹境内),因此无法确定维多利亚湖就是尼罗河的源头。于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决定在1864年9月16日为斯皮克和伯顿举办一场公开辩论会。然而,9月15日,即原定的公开辩论会召开的前一天,斯皮克因猎枪走火而去世,但他留下了一本记录其尼罗河探源的著作,即《尼罗河探源日志》,这也是斯皮克唯一一部著作。斯皮克与伯顿的关系以及两人之间围绕尼罗河源头的争议,遂成为世界探险史上的一段公案,后来一度成为英美纪录片、电影、文学作品的热门主题之一。
  一、《尼罗河探源日志》的成书过程
  19世纪中叶,英国公众对非洲探险家顶礼膜拜:非洲探险家身上体现了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优秀品质,即勇气、道德、个人进取心、爱国精神、对科学的好奇心。尼罗河有两大支流,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确切地说,斯皮克所探寻的是白尼罗河的源头。1863年,斯皮克把1860-1863年尼罗河探源之旅的日志整理成书,一经出版便成为英国当时的畅销书。然而,无论是在荣誉还是图书的受欢迎程度上,斯皮克都无法与贝克媲美。1866年,贝克受封为爵士,而这一头衔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主席默奇森(Roderick Impey Murchison)为斯皮克争取但没有得到的。对此,斯皮克的家人和斯皮克的朋友、曾任英国驻桑给巴尔领事的里格比(Christopher Rigby)上校感到愤懑不平。里格比曾致信格兰特:“如果可怜的斯皮克有贝克那样的写作技巧,斯皮克的书受欢迎的程度会多么地不同啊!”
  里格比的这句话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斯皮克的《尼罗河探源日志》在英国受到欢迎,但受欢迎的程度不如贝克的书;第二,斯皮克的写作水平没有那么好。其中,第二个信息更为重要。事实上,在斯皮克去世之前,他的非洲探险日志就已经成为英国各大书商的“宠儿”。在各大书商中,斯皮克最终选择了爱丁堡的出版商威廉.布莱克伍德父子公司(William Blackwood and Sons)。这家书商曾经资助过斯皮克,斯皮克也经常在这家书商旗下的《布莱克伍德杂志》(Blackwood's Magazine)上发表文章。威廉·布莱克伍德父子公司自然也想趁着斯皮克非洲探险、斯皮克与伯顿之争在英国掀起的热度,尽快出版《尼罗河探源日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