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湖南高职学校专业发展报告2024(电子商务专业) 》是在我国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背景下,首部聚焦省域高职专业认证实践的标志性成果。《湖南高职学校专业发展报告2024(电子商务专业) 》立足国家“双高计划”与专业认证双轨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系统呈现湖南省作为职教高地建设的创新探索:率先成立第三方专业认证委员会,构建“研国际经验一析省域实情一建认证框架一搭数据平台”四位一体的专业认证工作体系;以电子商务专业为试点,通过院校自主申报、数据核验、现场考察、持续改进等全流程实践,形成具有省域特色的专业认证范式。《湖南高职学校专业发展报告2024(电子商务专业) 》创新性地构建了专业认证从国家政策到省域落地的政策一理论一实践的完整闭环,为构建“扎根产业、过程可控、公信力强”的职教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湖南方案。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高职学校专业发展的历程与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了萌芽期、探索期与深化期三个阶段,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从单一发展迈向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之路。当前,类型教育、内涵发展、产教融合与技术迭代对高职学校专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改善专业目标定位模糊、专业结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课程教学内容老化等问题。基于此,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需要深化内涵建设,强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强国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高职学校专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通过高等专科院校开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示范型高职学校的评选;21世纪初示范型高职学校的再次评选和示范型高职专业的评选,以及近年来“双高计划”的推行。这些举措不仅推动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同时也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高职教育专业发展模式。
  (一)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萌芽期:专业建设初见雏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社会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整体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性变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成为社会转型的标志性特点。在教育领域,教育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成为适应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1985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被正式提及,并纳人国民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的需要,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加大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得到确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使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普通教育办学体制分离。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由于高职学校数量及人才培养能力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实施“三改一补”方针,国家鼓励各地区积极开展高职教育改革试点,现有的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改革已有的办学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来发展高职教育,在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允许部分重点中专通过改制或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来进行补充。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增长,是这一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根据社会需求特别是就业热门设置专业,根据职业院校的现有条件特别是师资条件建设专业,根据原有专业新增专业,成为这一时期专业建设的特点。
  (二)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探索期:规范与提升质量
  进入21世纪,发展职业教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指出“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专业建设中职业岗位群的概念被首次提及。2001年,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高专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直接推动了专业建设的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对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推动了高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使高职学校专业建设进入了整体发展阶段。2004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目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高职高专的专业建设。在这一时期,专业建设呈现根据行业发展建设专业、积极吸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特点。
  ……
                                                    
目录
                                                        第一章 中国高职学校专业发展的历程与挑战 1
一、中国高职学校专业发展历程 1
(一)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萌芽期:专业建设初见雏形 1
(二)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探索期:规范与提升质量 2
(三)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深化期:专业群建设成为专业建设的重点 3
二、中国高职学校专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 4
(一)类型教育对专业目标定位提出新要求 6
(二)内涵发展对专业建设质量提出新要求 9
(三)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新要求 11
(四)技术迭代对课程教学内容提出新要求 14
第二章 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的逻辑与实践 17
一、国内外专业认证的成熟体系 17
(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17
(二)师范类专业认证 21
(三)临床医学专业认证 25
二、高职专业认证的内涵、理念与价值逻辑 28
(一)高职专业认证的内涵 28
(二)高职专业认证的理念 29
(三)高职专业认证的价值逻辑 32
三、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的实践 35
(一)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实施背景与意义 35
(二)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指标体系构建 37
(三)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实施过程 45
第三章 湖南省电子商务战略布局与行业发展剖析 48
一、湖南省“三高四新”战略布局 48
(一)“三高四新”战略背景 48
(二)“三高四新”战略布局 52
二、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分析 53
(一)湖南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布局 53
(二)基于数字经济背景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55
(三)湖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分析 56
三、湖南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困境与出路 58
(一)湖南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现状 58
(二)湖南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困境 62
(三)湖南省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出路 64
第四章 湖南省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成效与制约因素 67
一、培养方案与实施执行 68
二、课程教学与资源建设 69
三、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 72
(一)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但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72
(二)协同育人成果显著,但分布不均现象突出 75
四、师资队伍与成果产出 77
(一)师资结构呈分化态势,优质资源集中度高 78
(二)教师素质能力稳步提升,但高层次人才储备不足 83
(三)教师成果类型丰富,但高水平成果有待增加 85
五、支撑条件与教学设施 88
(一)教学经费稳中有升,但总体投入不足 89
(二)教学设施基本齐全,但更新速度较慢 91
六、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93
(一)学生发展趋向多元,但培养质量有待提升 93
(二)就业质量稳中向好,但就业能力需巩固增强 96
七、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97
(一)内部监控有效运行,但数字赋能有待加强 98
(二)外部主体参与评价,但评价指标较为单一 99
第五章 湖南省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典型案例 102
第六章 湖南省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建议 140
第七章 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的启示与展望 165
参考文献 173
附录1 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实施办法(试行) 177
附录2 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标准(试行) 181
后记 185
                                                    
试读
                                                          第一章 中国高职学校专业发展的历程与挑战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了萌芽期、探索期与深化期三个阶段,成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从单一发展迈向了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之路。当前,类型教育、内涵发展、产教融合与技术迭代对高职学校专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够改善专业目标定位模糊、专业结构同质化、人才培养模式固化与课程教学内容老化等问题。基于此,高职学校专业建设需要深化内涵建设,强化与产业链协同发展,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强国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高职学校专业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基本上通过高等专科院校开展。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高职教育体系。具体体现在:20世纪80年代高等职业院校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示范型高职学校的评选;21世纪初示范型高职学校的再次评选和示范型高职专业的评选,以及近年来“双高计划”的推行。这些举措不仅推动着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同时也逐步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点的高职教育专业发展模式。
  (一)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萌芽期:专业建设初见雏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社会转型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整体特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性变化,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成为社会转型的标志性特点。在教育领域,教育改革、教育体制创新成为适应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1985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等职业教育被正式提及,并纳人国民教育体系。为了满足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的需要,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世纪90年代加大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力度。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得到确立,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使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与普通教育办学体制分离。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由于高职学校数量及人才培养能力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实施“三改一补”方针,国家鼓励各地区积极开展高职教育改革试点,现有的职业大学、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可以通过改革已有的办学模式,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来发展高职教育,在仍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的情况下,允许部分重点中专通过改制或举办高等职业教育来进行补充。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促进职业教育规模增长,是这一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根据社会需求特别是就业热门设置专业,根据职业院校的现有条件特别是师资条件建设专业,根据原有专业新增专业,成为这一时期专业建设的特点。
  (二)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探索期:规范与提升质量
  进入21世纪,发展职业教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日渐趋于成熟。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指出“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专业口径可宽可窄,宽窄并存”。专业建设中职业岗位群的概念被首次提及。2001年,教育部在全国高职高专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直接推动了专业建设的发展。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通过对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推动了高职学校的专业建设,使高职学校专业建设进入了整体发展阶段。2004年,教育部制定并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目录(试行)》,进一步规范了高职高专的专业建设。在这一时期,专业建设呈现根据行业发展建设专业、积极吸收企业参与专业建设的特点。
  ……
                                                    
前言/序言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柱,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其中专业建设作为高职学校发展的核心载体,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与职业教育的竞争力。特别是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当下,高职专业认证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其价值与意义日益凸显。
  高职专业认证作为一种科学、严谨且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对人才培养及其所关联的专业建设实施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估及持续改进,确保其与技能型社会发展需求乃至国民经济产业紧密契合。这一认证机制不仅是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关键手段,更是推动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借助专业认证,高职学校能够精准锚定专业建设方向、系统优化课程体系、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显著提升教学设施水平,为社会源源不断输送契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筑牢坚实的人才根基。
  作为职业教育改革重镇,湖南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和4x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导向,在专业认证领域持续探索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省域经验。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决定成立国内首个省域高职专业认证委员会,并将秘书处设在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学院,对全省高职学校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认证。这一实践起步于对域外专业认证体系的经验借鉴,达成了“探索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分级分类专业认证,由省建立专业认证标准,学校贯标并自愿申报认证专业,第三方机构进行认证”的基本共识,逐步形成了“学生中心一产出导向一持续推进一对标争优”的认证理念,构建了统一、权威且具有公信力的湖湘特色高职专业认证体系。在认证体系探索中,一方面通过高职专业认证对标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厘清人才培养方向,从而提升专业建设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以认证结果反馈专业建设过程,对标师资队伍、教学实施、质量保障和学生发展等指标,从而整体推进湖南高职学校专业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随后,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试点工作于2023年启动,并将电子商务专业作为首轮认证试点专业,共有27所高职学校提交了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证申请并提供了佐证数据。根据《湖南省高职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湖南省高职学校专业认证委员会遴选电子商务领域专家组,从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6个一级指标,以及课程资源、合作机制、师资结构、教学经费、内部监控与培养质量等16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观测。在数据赋分的基础上,对排名前8的高职学校进行专家现场考察,特别是对考察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学生与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对实习实训基地、课堂教学、管理文件等进行了现场考察。考察发现,湖南省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课程实施运行良好、校企合作成效稳步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专业支撑条件总体达标、学生培养多元化发展、质量保障管理有序推进。但是,实践能力培养不足、课程教学实施质量差异不均、产教融合深度不够、师资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学设施投入不足、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仍是制约湖南省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为了进一步树典型、传经验与促发展,本书从湖南省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中精选12项典型案例,全景式展现了“党建+乡村振兴+电商”特色品牌打造、“白关丝瓜”区域公用品牌赋能农业升级、“女书IP”助力非遗活态传承及“数商消费帮扶”等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活实践,进一步展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兴盛之间以专业为纽带、以人才为桥梁、以服务为宗旨的共生逻辑。
  为了推动湖南高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基于专业认证的学理逻辑与现实依据,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构建高职学校专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其中,宏观层面完善法规政策、强化质量监控、构建省域特色专业体系,中观层面深化产教融合、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立多元评价机制,微观层面聚焦师资能力强化、课程动态调整、技能培训升级等具体路径,破除高职学校专业建设中的制度性障碍。除此之外,鉴于人工智能技术革新对专业认证的赋能效应,需要以数字技术重构认证流程,以国际化标准提升专业竞争力,以持续改进机制筑牢质量防线,为职业教育应对新兴领域挑战提供前瞻性思考。综合而言,本书坚持以“问题导向一数据支撑一案例赋能”为原则,力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为政府决策、院校改革、行业协同提供参考,推动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更好发挥“促产业、强区域、惠民生”的战略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注入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