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1821查尔斯·巴贝奇:天哪,我真希望这些计算是由蒸汽执行的!
1950艾伦·图灵:我建议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机器会思考吗?
2023杰弗里·辛顿:有史以来第一次,我们会拥有比自己更聪明的东西。
《计算机的故事》向读者呈现了一部跨越两个多世纪的计算机发展简史。以时间为脉络,从1821年巴贝奇奇想开始,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计算机领域两百多年来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娓娓道来,一直叙述到当下的人工智能时代。而此后的故事,正由我们继续书写……
精彩书摘
第一章 齿轮计算
巴贝奇的奇想
1821年夏的一天,暖风习习,一辆马车在伦敦德文夏街5号停下。下车的绅士,约30岁,衣着讲究,胳膊下夹着一叠手稿,神色匆匆。应着马车声,一位高个子绅士迎出门。来客是天文学家约翰翰赫歇尔,迎接他的是数学家查尔斯斯巴贝奇。
巴贝奇和赫歇尔的友谊始于在剑桥大学的求学,他俩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从此亲密无间。现在老友相逢,自然高兴。进门后,他们边相互寒暄,边简单交流一些学术界的最新动向。
不久,他俩便在客厅里坐下,开始工作。赫歇尔仔细地将带来的手稿一分为二。稿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由数字组成的列表。受皇家天文学会委托,他俩正在制作用于天文学的数学用表。这两叠手稿出自两组计算员的平行运算,表格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他们精心笔算的结果。也就是说,表格上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由这两组计算员运用同样的公式,在同一特定数值范围内笔算的结果。如果两组计算员的工作完美无疵,那么这两组数据就应该完全吻合。
坐定后,他俩开始相互对比各自手稿上的数据。赫歇尔读一个数,巴贝奇就检验对应的那个数。一个接一个,一行又一行,一页连一页……如此这般,仔细对比,小心推进。遇到数值上的差异,他俩就在各自的稿纸上做上记号,然后继续。
不知不觉中,他们自己开始出错,或对错数、或看走行。每当这种状况发生时,他们只好定定神,静下心来,重新开始。时间越长,出错的几率就越高。久而久之,巴贝奇被这没完没了的“重复比对”搞得头昏脑涨。最后他忍无可忍,站起来叹道:“天哪,我真希望这些计算是由蒸汽来执行的!”
出人意料的是,这看似随意的一声叹息,仿佛触动了巴贝奇的心灵深处。天造地设,水到渠成。从此,他为之神往,矢志不渝,奋斗不止。
1760年代,在詹姆斯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的带动下,英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76年,詹姆斯斯瓦特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并成功地将它应用在煤矿的生产中。从此,蒸汽机就和工业生产联系起来。随之而起的,由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巨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产业革命浪潮。
那是一个产业革命蒸蒸日上的“蒸汽”时代。蒸汽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了机械自动化。蒸汽机提高了效率,它就像开路先锋引领着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因此在那一刻,巴贝奇头脑中迸出的灵感,自然而然地也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蒸汽。
巴贝奇要用蒸汽来实现计算的机械化。
1791年12月26日,查尔斯斯巴贝奇出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8岁时,他生过一场危及生命的重病,不得不弃学,去乡村养病。也许是身体的原因,后来他在多地辗转求学。其中一所,是仅有三十名学生的霍姆伍德学校。这所学校虽小却有一个图书馆,是那里的书籍为巴贝奇启蒙,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和追求。后来,他又求教于一位牛津的老师,得到了正规基础教育的陶冶,并被剑桥大学录取。
1810年,巴贝奇进入剑桥的三一学院。他热爱数学,入学前已经自学了部分当代数学理论,研读过诸如罗伯特特伍德豪斯、约瑟夫夫拉格朗日和玛丽亚亚阿涅西的著作。入学后,他发现学校用的教材陈腐,教学方式乏味,因此非常失望。
巴贝奇善于独立思考,又敢于特立独行,于是他就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侧重于对法国数学著作的钻研。年轻又思想激进,他崇拜那个自己的国家正在举国与之苦战的对手拿破仑;他谴责大学生活里无所不在的僵化的教会条例,以及校园里对宗教教义的盲从;他还感叹英格兰数学的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因此,活跃而又充满激情的巴贝奇倡导并参与了分析学会的创建,旨在推广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
1812年,巴贝奇转去剑桥的彼得豪斯学院,被公认为学院里的数学尖子,有望在毕业时获得荣誉。可是,他写了一篇论证“神是物质的媒介”的叛逆论文,从此败走麦城,与荣誉无缘。更可惜的是,这并不是巴贝奇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堂堂吉诃德式的公开自残行为。后来,在回忆那段经历时,巴贝奇写道:“那将我与剑桥联系起来的纽带,确实是非同寻常。”
1814年毕业后,巴贝奇就业运气不佳。于是,他潜心科学研究,很快在科学界有所斩获。1815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了十二讲天文学讲座,并于次年春当选为皇家学会的院士。1820年,皇家天文学会成立时,巴贝奇是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这期间,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数学论文,进一步提高了他在科学界的声望。
其实,巴贝奇对蒸汽计算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1812年的一天,他在分析学会里看到一本厚厚的对数表。他知道在对数表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中,隐藏着许多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数学用表在军事上和工业上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各类数学表格中的那些未知错误却像定时炸弹,悄悄隐藏着,随时可能被引爆。这实在是令人担忧!于是,他在那时就想到,这些数学表格也许都应该用机器来重新制作。后来,他听说法国数学家创造了一种人工制
目录
第一章章章齿轮计算
巴贝奇的奇想
寻求政府拨款
创建差分机
家庭事业两茫茫
差分机演绎神迹
才女阿达达拜伦
划时代的分析机
雅卡尔织机的启示
失去政府支持
编程第一人
狄更斯笔伐官僚主义
承前启后,薪火相传
第二章章章机电计算
人口普查的挑战与机遇
新人何乐礼
何乐礼机电制表机
好事多磨
沃森的秘密任命
经营二手收银机
沃森重返NCR
代顿大洪水
痛定思痛,沃森重新启程
掌管和塑造IBM
经济大萧条
峰回路转,IBM猛然崛起
哥大教授的指点
沃森荣任国际商会主席
贸易能换来和平吗
艾肯构想机电计算机
哈佛马克一号
巴贝奇光芒
...
...
第九章章章苹果复兴
乔布斯重归苹果
重新掌控
与盖茨重归于好
乔尼尼伊夫
iMac
蒂姆姆库克
苹果商店
iTunes,iPod
iPhone
iPad
乔布斯的话
第十章章章人工智能
天才艾伦伦图灵
机器会思考吗
电脑下国际象棋
许峰雄的深思下棋机
深蓝下棋机挑战卡斯帕罗夫
深蓝战胜世界冠军
人工神经网络
杰弗里里辛顿
杨立昆和卷积神经网络
辛顿助邓力攻克语音
黄仁勋和GPU
李飞飞创建图像网
图像网挑战赛
辛顿团队攻克视觉
第十一章章章人工智能之春
哈萨比斯和DeepMind
人工智能扎根谷歌
OpenAI
阿尔法围棋
进军医药的前景和挑战
生成对抗网络和深度伪造
秘密的梅文计划
机器人应用
三英杰同获图灵奖
自动驾驶
破解蛋白质结构
前方路
尾声
参考文献
试读
第一章 齿轮计算
巴贝奇的奇想
1821年夏的一天,暖风习习,一辆马车在伦敦德文夏街5号停下。下车的绅士,约30岁,衣着讲究,胳膊下夹着一叠手稿,神色匆匆。应着马车声,一位高个子绅士迎出门。来客是天文学家约翰翰赫歇尔,迎接他的是数学家查尔斯斯巴贝奇。
巴贝奇和赫歇尔的友谊始于在剑桥大学的求学,他俩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从此亲密无间。现在老友相逢,自然高兴。进门后,他们边相互寒暄,边简单交流一些学术界的最新动向。
不久,他俩便在客厅里坐下,开始工作。赫歇尔仔细地将带来的手稿一分为二。稿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由数字组成的列表。受皇家天文学会委托,他俩正在制作用于天文学的数学用表。这两叠手稿出自两组计算员的平行运算,表格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是他们精心笔算的结果。也就是说,表格上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由这两组计算员运用同样的公式,在同一特定数值范围内笔算的结果。如果两组计算员的工作完美无疵,那么这两组数据就应该完全吻合。
坐定后,他俩开始相互对比各自手稿上的数据。赫歇尔读一个数,巴贝奇就检验对应的那个数。一个接一个,一行又一行,一页连一页……如此这般,仔细对比,小心推进。遇到数值上的差异,他俩就在各自的稿纸上做上记号,然后继续。
不知不觉中,他们自己开始出错,或对错数、或看走行。每当这种状况发生时,他们只好定定神,静下心来,重新开始。时间越长,出错的几率就越高。久而久之,巴贝奇被这没完没了的“重复比对”搞得头昏脑涨。最后他忍无可忍,站起来叹道:“天哪,我真希望这些计算是由蒸汽来执行的!”
出人意料的是,这看似随意的一声叹息,仿佛触动了巴贝奇的心灵深处。天造地设,水到渠成。从此,他为之神往,矢志不渝,奋斗不止。
1760年代,在詹姆斯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的带动下,英国兴起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76年,詹姆斯斯瓦特改进了纽可门蒸汽机并成功地将它应用在煤矿的生产中。从此,蒸汽机就和工业生产联系起来。随之而起的,由手工业向机械化的巨变,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产业革命浪潮。
那是一个产业革命蒸蒸日上的“蒸汽”时代。蒸汽机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带动了机械自动化。蒸汽机提高了效率,它就像开路先锋引领着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因此在那一刻,巴贝奇头脑中迸出的灵感,自然而然地也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蒸汽。
巴贝奇要用蒸汽来实现计算的机械化。
1791年12月26日,查尔斯斯巴贝奇出生在伦敦一个富裕的银行家家庭。8岁时,他生过一场危及生命的重病,不得不弃学,去乡村养病。也许是身体的原因,后来他在多地辗转求学。其中一所,是仅有三十名学生的霍姆伍德学校。这所学校虽小却有一个图书馆,是那里的书籍为巴贝奇启蒙,激发了他对数学的兴趣和追求。后来,他又求教于一位牛津的老师,得到了正规基础教育的陶冶,并被剑桥大学录取。
1810年,巴贝奇进入剑桥的三一学院。他热爱数学,入学前已经自学了部分当代数学理论,研读过诸如罗伯特特伍德豪斯、约瑟夫夫拉格朗日和玛丽亚亚阿涅西的著作。入学后,他发现学校用的教材陈腐,教学方式乏味,因此非常失望。
巴贝奇善于独立思考,又敢于特立独行,于是他就为自己制订了学习计划,并侧重于对法国数学著作的钻研。年轻又思想激进,他崇拜那个自己的国家正在举国与之苦战的对手拿破仑;他谴责大学生活里无所不在的僵化的教会条例,以及校园里对宗教教义的盲从;他还感叹英格兰数学的停滞不前、固步自封。因此,活跃而又充满激情的巴贝奇倡导并参与了分析学会的创建,旨在推广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的微积分符号。
1812年,巴贝奇转去剑桥的彼得豪斯学院,被公认为学院里的数学尖子,有望在毕业时获得荣誉。可是,他写了一篇论证“神是物质的媒介”的叛逆论文,从此败走麦城,与荣誉无缘。更可惜的是,这并不是巴贝奇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堂堂吉诃德式的公开自残行为。后来,在回忆那段经历时,巴贝奇写道:“那将我与剑桥联系起来的纽带,确实是非同寻常。”
1814年毕业后,巴贝奇就业运气不佳。于是,他潜心科学研究,很快在科学界有所斩获。1815年,他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了十二讲天文学讲座,并于次年春当选为皇家学会的院士。1820年,皇家天文学会成立时,巴贝奇是第一届理事会成员。这期间,他还发表了一系列数学论文,进一步提高了他在科学界的声望。
其实,巴贝奇对蒸汽计算的想法并非空穴来风。1812年的一天,他在分析学会里看到一本厚厚的对数表。他知道在对数表里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中,隐藏着许多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数学用表在军事上和工业上的作用举足轻重,然而各类数学表格中的那些未知错误却像定时炸弹,悄悄隐藏着,随时可能被引爆。这实在是令人担忧!于是,他在那时就想到,这些数学表格也许都应该用机器来重新制作。后来,他听说法国数学家创造了一种人工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