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纤维、纱线、面料、辅料等服装材料的种类、特点及性能,并结合实例图片分析常见织物的特点及在服装上的选用依据。同时,对服装材料的鉴别方法以及后期收藏保管知识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为拓展服装材料的应用方法及领域,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趋势加入了面料再造的方法和部分实例。
本书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内容系统全面、可读性强,适合高等院校服装材料专业课的教学要求,同时兼顾服装从业人员对专业知识补充与提升的需求。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服装材料概述1
一、 组成服装的材料1
二、 服装材料学的研究内容2
第二节服装材料的发展简史及未来的发展趋势2
一、 天然纤维的发展简史2
二、 化学纤维的发展简史3
三、 未来服装材料的发展趋势3
第三节学习服装材料学的重要性及意义4
一、 学习服装材料学的重要性4
二、 学习服装材料学的意义5
第四节服装材料学的学习任务及方法5
一、 服装材料学的学习任务5
二、 学习服装材料学的方法5
思考题5
第二章服装用纤维6
第一节纤维的性能与分类6
一、 纤维的定义6
二、 服用纤维应具备的基本性能6
三、 纤维的分类7
第二节天然纤维8
一、 植物纤维8
二、 动物纤维14
三、 矿物纤维19
第三节化学纤维19
一、 再生纤维19
二、 合成纤维24
三、 无机化学纤维31
思考题及课后作业33
第三章服装用纱线34
第一节纱线的分类34
一、 按纺纱过程分34
二、 按纱线的染整和后加工分35
三、 按纺纱系统分35
四、 按纱线的原料组成分35
五、 按纱线的外形结构分35
第二节纱线的加工方法36
一、 纺纱法36
二、 缫丝法37
三、 化纤纺丝37
第三节纱线的结构38
一、 纱线的细度38
二、 纱线的捻度和捻向40
三、 纱线的规格表示41
第四节混纺纱线41
一、 各主要纤维在混纺织物中的作用42
二、 混纺纱线的命名42
第五节复杂纱线42
一、 花式纱线42
二、 变形纱线45
思考题45
第四章服装用机织物46
第一节概述46
一、 机织物的概念46
二、 机织物的分类47
第二节机织物的结构参数48
一、 匹长48
二、 幅宽49
三、 经纬密度49
四、 紧度49
五、 厚度49
六、 面密度49
第三节机织物的织物组织50
一、 基本概念 50
二、 基本组织51
三、 变化组织54
四、 联合组织57
五、 复杂组织59
第四节服装用机织物的特点及选用61
一、 棉型织物常见产品特点及选用61
二、 毛型织物常见产品特点及选用62
三、 麻型织物常见产品特点及选用66
四、 丝型织物常见产品特点及选用67
思考题及课后作业80
第五章服装用针织物81
第一节概述81
一、 针织物的概念81
二、 针织物的分类81
第二节针织物的结构参数82
一、 线圈长度82
二、 针织物纵、横密度82
三、 未充满系数82
四、 面密度82
五、 丰满度82
六、 厚度83
第三节针织物的织物组织83
一、 纬编针织物组织 83
二、 经编针织物组织87
第四节服装用针织物的特点及选用89
一、 纬编织物常见产品特点及选用89
二、 经编织物常见产品特点及选用91
思考题及课后作业92
第六章新型服装用材料93
第一节新型天然纤维材料93
一、 彩色棉93
二、 除鳞防缩羊毛94
第二节新型化学纤维材料94
一、 异形纤维94
二、 复合纤维96
三、 超细纤维97
第三节新型功能服装材料98
一、 抗静电面料98
二、 阻燃面料98
三、 抗菌面料99
四、 防紫外线面料99
五、 远红外保健面料99
六、 抗撕裂面料99
第四节新型智能服装材料100
一、 变色面料100
二、 形状记忆面料100
三、 温度调节纤维101
四、 电子智能面料102
第五节新型风格服装材料103
一、 芳香面料103
二、 特殊光泽面料103
思考题及课后作业104
第七章服装用织物的基本性能105
第一节机织物的基本性能105
一、 机织物的耐久性能105
二、 机织物的外观性能108
三、 机织物的舒适性能111
第二节针织物的主要性能112
一、 伸缩性112
二、 脱散性113
三、 卷边性113
思考题113
第八章服装材料的鉴别114
第一节纤维原料的鉴别114
一、 感官鉴别法114
二、 燃烧鉴别法115
三、 显微镜观察法116
四、 化学溶解法116
五、 药品着色法117
六、 红外光谱吸收鉴别法118
第二节织物外观的识别118
一、 织物正反面的识别118
二、 织物经纬向的识别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