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报告分为政策规划篇和建设运营篇两个部分。政策规划篇介绍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4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建设运营篇收录了26家枢纽建设运营单位的经验材料。每个案例保持了体例上的相对统一,包括枢纽概况、经验做法、发展成效和未来展望等部分。同时,在创新做法和运营经验方面又各具特色,具有学习参考和借鉴作用。
前言/序言
前 言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出版的《国家物流枢纽创新发展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与大家见面了, 这也是第五部同题系列报告。本书收录了2024 年列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的26 家运营主体提供的材料, 旨在总结推广枢纽建设运营经验与做法, 展示国家物流枢纽创新精神和时代风貌, 助力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更好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自《国家发展改革委 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经贸〔2018〕1886 号) (以下简称《规划》)发布以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发布了6 批、151 个国家物流枢纽年度建设名单, 占规划布局总数约71%, 实现了31 个省(区、市)、5 个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覆盖。这些枢纽持续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运营效率, 成为全国物流网络的关键节点、物流活动的组织中心, 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撑引领产业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 年2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 在152 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布局建设229 个国家物流枢纽。此次调整优化是有效适应6 年多来经济发展形势, 着眼谋划和推进下一阶段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重要举措, 将更好促进枢纽与重大生产力协调布局, 在更大范围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的重要作用。2024 年10 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第六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将20 个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 共计26 个枢纽纳入其中, 《报告》随之进入征稿编辑阶段。这26 个枢纽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应自身区位条件与资源禀赋的特色发展路径, 值得业界同仁学习交流和参考借鉴。
按照惯例, 在本书开篇之际, 我们尝试对这些枢纽的典型做法和普遍经验做一些归纳梳理, 供大家讨论、借鉴。
(一) 畅通物流通道, 促进枢纽间互联成网
以国家物流枢纽为核心的网络建设, 是现代物流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各枢纽持续深化业务协同、政策协调和运行协作, 畅通国内、国际干线物流通道, 助力构建高效流通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吉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连接图们、珲春、绥芬河、同江等口岸以及大连港、营口港等港口, 畅通吉林—珲春—俄罗斯、吉林—蒙古—欧洲等国际干线及吉林—大连港、营口港—东南沿海地区等国内干线网络, 形成了覆盖国内、欧洲、西亚的物流通道。佳木斯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对接深圳、广州等国家物流枢纽, 共同构筑了龙粤国家物流枢纽粮食干线物流通道; 与营口、日照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联动, 共同培育了海铁联运通道; 与满洲里、绥芬河—东宁、黑河等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紧密合作, 实现了“借港出海”, 为国际物流合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济南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与济南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济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协同联动, 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推动规模不足的班列、班车、班机等实现货源互补、集拼成箱, 有效培育增量干线运输需求, 提升了济南干线运输服务及集疏辐射能力。攀枝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通过西部矿产品(钢铁钒钛) 骨干流通走廊、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 以及与昆明—磨憨陆港型(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大理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枢纽间的协同合作, 打造南向出海的战略支点枢纽。
(二) 创新多式联运, 激发降本增效新动能
枢纽持续发挥多式联运组织平台作用, 积极拓展联运方式、优化组织流程、推行“一单制”, 多措并举提升多式联运发展水平, 打通物流运输全链条, 促进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厦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强化与陆港、海港的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创新空铁、空公、空海等多种国际多式联运组织方式。克孜勒苏(吐尔尕特) 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面向中亚、西亚、南欧等地区, 优化中吉乌铁公联运组织流程,逐步实现铁公联运班列常态化开行。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实现西部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一单制” 数字提单综合服务, 同时采用“一单制数字提单权利质押+全程物流监控” 的“信用证+进口押汇” 全新模式, 打造“物流+金融” 综合融资方案,助力客户获得融资支持。以澳大利亚至遵义为例, 运输时效可以节约10~15 天, 资金占用和物流综合成本可降低40%。昆明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联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与各有关单位共同推进国际运单互认模式, 将云南冷链生鲜产品通过国际客运航线腹舱及国际货运航线“一单到底、空空转运” 模式, 转运至世界各地, 实现次日达, 有力支撑了本地产业发展。日喀则(吉隆) 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依托桑珠孜片区的公铁联运优势和吉隆跨境物流便利通关条件, 组织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南亚班列,在重庆、成都、兰州等地枢纽集结出发至日喀则(吉隆) 枢纽桑珠孜片区, 转由公路运输至吉隆片区换装出境, 较以往海运方式可节约20 天。
(三) 优化国际服务, 拓展全球价值链空间
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