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她少女时入宫,凭才智脱颖而出,从才人跃居皇后,最终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善抓机遇、明察善断,以雷霆手段稳固权力;她驭人有术,既能不拘一格用贤才,亦能驾驭小人;她调和朝局,开创盛世,推动科技文化繁荣,提升女性地位。即便遭遇神龙政变被迫退位,无字碑仍留给后世无尽遐想。
本书结合史实,充分展现武则天如何以过人的权谋与智慧突破时代桎梏,其善抓机遇、果决用人、清醒驭势的成功之道,至今仍为世人提供深刻启示。她的传奇,是一部权力博弈的史诗,更是一部值得借鉴的人生谋略经典。
精彩书摘
唐高宗去世后,贵为“天后”的武则天大权独揽,成为大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但对于武则天而言,她还有更高远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代女皇,开创独属于自己的盛世天下。为了这一目标,武则天做了充分的准备,她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后顺势而为,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通过“武周革命”,武则天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强势崛起的武则天将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治理大周的天下。
懂得造势,才能收拢人心
“二圣临朝”时期,武则天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唐高宗在临终的遗诏中又明确了“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莫定了武则天在政治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武则天虽然临朝称制,大权独揽,但她非常清楚想要称帝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在各个层面都有非常成熟的准备,所以她非常谨慎并且十分周密地为自己造势,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逐渐靠近皇帝的宝座。
唐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先是将已经即位的唐中宗李显废掉,之后又将自己的第四子李旦推上了皇帝的位置。唐睿宗的上台完全是武则天的刻意安排,武则天需要这样一个傀儡皇帝以消除舆论的压力,同时又将朝廷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唐睿宗即位后不久,将年号改为“光宅”(684年),这自然是武则天的安排,
“光宅”意为光大所居,预示着武则天独揽大权后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武则天还将洛阳定为“神都”作为她新的政治权力中心。与此同时,武则天也在创造机会逐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很快,一个让武则天万分欣喜的机会来了。垂拱四年(688年)的四月,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凿刻了一块白色的石头,又安排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给了武则天,说是从洛水中打捞而出。当时的武承嗣官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非常了解武则天的心思,他让人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是“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得到这块石头后十分高兴,当即将这块白石命名为“宝图”,并且加封献石的唐同泰为游击将军。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含义十分明确,意在表明武则天临朝称制,治理天下,能够让大唐的基业昌盛永固。武则天很快将此事昭告天下,朝野上下迅速引起了轰动。许多大臣纷纷称赞武则天的卓越才能,对她歌功颂德。武则天则借题发挥,要举办隆重的参拜仪式,因为这块石头的出现,武则天要祭拜上天,此举既是表达对上天的感恩,同时也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围绕着“瑞石事件”武则天可谓煞费苦心,这一年的十二月,武则天在洛水举办了盛大的“授图大典”,《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中有十分详细的记载:秋,七月,丁已,赦天下。更命“宝图”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封其神为显圣侯,加特进,禁渔钓,祭祀比四渎。
名图所出曰“圣图泉”,泉侧置永昌县。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拜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禁刍牧。又以先于记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
(十二月)己酉,太后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武则天如此大费周章地参拜“天授圣图”,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地位合法化,“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祥瑞之语,让武则天称帝的大业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经过此事,武则天为自己加封了尊号“圣母神皇”,很快便将年号改成了“永昌”。“圣母神皇”的尊号同以前的天后、皇太后有了本质的区别,意在表达自己是上天授予的圣母,与皇帝有着同样尊贵的地位。通过加封尊号,武则天在奥论上已经无限接近她的终极政治目标。
事实上,武则天被尊称为“圣母神皇”之前,已经开始着手修建象征天子身份的建筑——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儒家推崇的一种神圣的建筑,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天子可以召集群臣在明堂中举办各种典礼、仪式及朝会等。武则天要修建明堂,无疑是要进一步巩固自己“圣母神皇”的地位。
但是,明堂虽然自古有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朝以后几乎没有哪个皇帝再修建过了,因此根本不知道怎样建造。当然这也不是问题,武则天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就是为她出谋划策的“北门学士”,其中的许多饱学之士查阅经典,相互论证,很快就制定了一个建造方案。武则天并不在意即将修建的明堂是否和古代的明堂完全一样,只要壮观、华丽、能够代表自己的身份就够了。垂拱三年(687年),明堂开始动工。武则天将明堂建在了洛阳,派宠臣薛怀义负责督工。修建明堂动用了几万名劳力,夜以继日地推进工期,次年十二月,这座象征着古代天子至高无上地位的明堂就竣工了。
明堂修建得十分华丽,《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杨护措藉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
武则天非常高兴,将明堂命名为“万象神宫”,大教天下。她在明堂中款待
目录
第一章 武家少女:心有所向,初露锋芒
武家有女初长成
困境之际,要懂得隐忍并寻找出路
驯马事件中的智慧
不被赏识,就低调学习
适者方能生存
第二章 后宫风云:再入宫廷,全面布局
广结善缘,铺下关系网
格局突变,是敌人也是朋友
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凡事循序渐进,徐徐图之
第三章 母仪天下:入主中宫,纵横谋划
从昭仪到皇后的蜕变
改立太子,巩固地位
瓦解关陇集团,重建新格局
立人设,扩大自身影响力
第四章 二圣临朝:权力进阶,一展才能
靠实力拿到政治舞台入场券
为女性争得一席之位
建言十二事: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北门学士”之谋
果敢平乱,怜惜人才
大胆创新,破格用人
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第五章 女皇崛起:知人善用,权倾天下
懂得造势,才能收拢人心
告密是把双刃剑
不拘一格招人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臣轨》的启示
第六章 夺嫡风波:清醒斡旋,掌控全局
虚心纳谏,确立接班人
封禅嵩山的自信
纵横斡旋,调和李武
第七章 千古功业:文韬武略,耀古烁今
建国之本,必在于农
科技文史齐发展
复安西四镇的壮举
任用女官,巾帼不让须眉
君臣的相处之道
第八章 女皇落幕:无字丰碑,留与世人说
神龙政变,必要时也要妥协
遗诏里的大智慧
一代女皇,光耀千秋
武则天大事年表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
唐高宗去世后,贵为“天后”的武则天大权独揽,成为大唐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但对于武则天而言,她还有更高远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代女皇,开创独属于自己的盛世天下。为了这一目标,武则天做了充分的准备,她韬光养晦,待时机成熟后顺势而为,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通过“武周革命”,武则天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强势崛起的武则天将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治理大周的天下。
懂得造势,才能收拢人心
“二圣临朝”时期,武则天就已经确立了自己的政治目标,唐高宗在临终的遗诏中又明确了“军国大务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莫定了武则天在政治上至高无上的地位。武则天虽然临朝称制,大权独揽,但她非常清楚想要称帝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在各个层面都有非常成熟的准备,所以她非常谨慎并且十分周密地为自己造势,创造有利于自己的条件,逐渐靠近皇帝的宝座。
唐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先是将已经即位的唐中宗李显废掉,之后又将自己的第四子李旦推上了皇帝的位置。唐睿宗的上台完全是武则天的刻意安排,武则天需要这样一个傀儡皇帝以消除舆论的压力,同时又将朝廷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唐睿宗即位后不久,将年号改为“光宅”(684年),这自然是武则天的安排,
“光宅”意为光大所居,预示着武则天独揽大权后将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武则天还将洛阳定为“神都”作为她新的政治权力中心。与此同时,武则天也在创造机会逐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很快,一个让武则天万分欣喜的机会来了。垂拱四年(688年)的四月,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凿刻了一块白色的石头,又安排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给了武则天,说是从洛水中打捞而出。当时的武承嗣官任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他非常了解武则天的心思,他让人刻在石头上的文字是“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武则天得到这块石头后十分高兴,当即将这块白石命名为“宝图”,并且加封献石的唐同泰为游击将军。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含义十分明确,意在表明武则天临朝称制,治理天下,能够让大唐的基业昌盛永固。武则天很快将此事昭告天下,朝野上下迅速引起了轰动。许多大臣纷纷称赞武则天的卓越才能,对她歌功颂德。武则天则借题发挥,要举办隆重的参拜仪式,因为这块石头的出现,武则天要祭拜上天,此举既是表达对上天的感恩,同时也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围绕着“瑞石事件”武则天可谓煞费苦心,这一年的十二月,武则天在洛水举办了盛大的“授图大典”,《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中有十分详细的记载:秋,七月,丁已,赦天下。更命“宝图”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封其神为显圣侯,加特进,禁渔钓,祭祀比四渎。
名图所出曰“圣图泉”,泉侧置永昌县。又改嵩山为神岳,封其神为天中王,拜太师、使持节、神岳大都督,禁刍牧。又以先于记水得瑞石,改汜水为广武。
(十二月)己酉,太后拜洛受图,皇帝、皇太子皆从,内外文武百官、蛮夷酋长各依方叙立,珍禽、奇兽、杂宝列于坛前,文物卤簿之盛,唐兴以来未之有也。
武则天如此大费周章地参拜“天授圣图”,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地位合法化,“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祥瑞之语,让武则天称帝的大业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经过此事,武则天为自己加封了尊号“圣母神皇”,很快便将年号改成了“永昌”。“圣母神皇”的尊号同以前的天后、皇太后有了本质的区别,意在表达自己是上天授予的圣母,与皇帝有着同样尊贵的地位。通过加封尊号,武则天在奥论上已经无限接近她的终极政治目标。
事实上,武则天被尊称为“圣母神皇”之前,已经开始着手修建象征天子身份的建筑——明堂。明堂是中国古代儒家推崇的一种神圣的建筑,只有天子才能拥有,天子可以召集群臣在明堂中举办各种典礼、仪式及朝会等。武则天要修建明堂,无疑是要进一步巩固自己“圣母神皇”的地位。
但是,明堂虽然自古有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朝以后几乎没有哪个皇帝再修建过了,因此根本不知道怎样建造。当然这也不是问题,武则天有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就是为她出谋划策的“北门学士”,其中的许多饱学之士查阅经典,相互论证,很快就制定了一个建造方案。武则天并不在意即将修建的明堂是否和古代的明堂完全一样,只要壮观、华丽、能够代表自己的身份就够了。垂拱三年(687年),明堂开始动工。武则天将明堂建在了洛阳,派宠臣薛怀义负责督工。修建明堂动用了几万名劳力,夜以继日地推进工期,次年十二月,这座象征着古代天子至高无上地位的明堂就竣工了。
明堂修建得十分华丽,《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记载:辛亥,明堂成,高二百九十四尺,方三百尺。凡三层:下层法四时,各随方色。中层法十二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法二十四气;亦为圆盖,上施铁凤,高一丈,饰以黄金。中有巨木十围,上下通贯,杨护措藉以为本。下施铁渠,为辟雍之象。号曰万象神宫。
武则天非常高兴,将明堂命名为“万象神宫”,大教天下。她在明堂中款待
前言/序言
千年前,一位女子以过人的胆识冲破种种桎梏,以铁血手腕扫清种种障碍,以洞彻古今的权谋智慧在杀机四伏的朝堂斗争中脱颖而出,最终,她坐镇江山,挽袖执笔,挥毫泼墨,在历史的卷轴上书写下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故事。她便是千古女帝武则天。
武则天自幼容貌出众,聪慧绝伦,且心智坚韧,见识宏阔,在志趣、格局上都与寻常闺阁女子截然不同。当父亲猝然离世、家族内部动荡分裂时,她于乱局中冷静地审时度势,默默积蓄着力量。初入后官,她受尽冷落,在寂寥岁月里,她暂敛凌云之志,隐忍蛰伏,低调学习,而这些难熬的经历都为她日后的传奇人生埋下了伏笔。
再入宫廷,她如一朵凌霄花,破土而出,凌空绽放。她深谙“独木难支,众擎易举”的道理,于是广结善缘,编织紧密的关系网。面对波诵云诡的后宫局势,她既能抓住先机、主动出击,又善于分析形势、理清思路,朝着自己的目标循序渐进、徐徐图之,于是,在步步为营的谋划中,她的羽翼越发丰满。从入主东官、母仪天下,到二圣临朝、共掌乾坤;从瓦解关陇集团到提出“建言十二事”、设立“北门学士”,她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果决。改立太子、大力平乱、破格用人、广开言路……她的每一个决策都充满智慧与魄力,为一代女皇崛起之路莫定了坚实的根基。
武则天的帝王之术同样凝聚着智慧,这体现在其对人才的破格任用、大胆革新上。她在科举制度中引入殿试、武举,让寒门子弟与权贵之后有了公平竞技的机会;她培养女官,让身负才能的女子走出闺阁、步入朝堂,共同参与决策国家大事。这位千古女皇立于权力巅峰,挥动手中的权力之剑,斩断的不仅是腐朽的旧制、门阀的垄断,还有千百年来的偏见。
她教会我们,若陷于困境,就耐心蛰伏,坚定信念、积蓄力量,在机遇来临时迎难而上、果断出击;她教会我们,身处纷乱的局势,要善用斡旋、平衡之道,面对重大抉择,要始终保持慎重、清醒与豁达;她教会我们,顺应“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懂得知人善任的用人智慧方能如虎添翼;等等。历经千年,武则天的智慧仍然带给今人无限的启发,足以照亮今人前进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