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当一部作品被奉为文学经典、列入后世年轻人的必读书目,它常常会脱离作品生产出来的时代语境,世界名著的翻译腔又给它加了一层隔膜。本书尝试对经典进行“二次元重制”,让经典和作家与当代读者耳熟能详的二次元作品相向而行,发扬文学、游戏研究者的鬼扯精神,通过动漫和游戏复现经典作品的社会、政治气氛,作家写作时感受到的悲欢。
精彩书摘
所谓的螺旋,其实只是一种曲线结构,要么顺时针转,要么逆时针转。黑格尔所谓的“上升”和对应的“下降”只对楼梯适用,并不是螺旋结构必须的特征。对于生命体来说,螺旋结构是一种十分节能的结构,牵牛花和扁豆可以轻松地攀附在身边的茎干树枝上,用最少的材料和最低的能耗延伸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对于故事来说,螺旋的结构也许也有类似的功能。研究民间故事的文学理论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就发现,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有类似的套路;好人、坏人、帮手、叛徒、跟班等各种角色,总是在故事里扮演相同的功能,只是他们的形象略有区别罢了。换句话说,也许大部分的民间故事总是在颠过来倒过去、用不同的方法重复说同样几个我们最爱听的故事。说故事的人也像牵牛花一样,以最轻松节能的方式,娱乐了尽可能多的人。
《源氏物语》虽然不像王子救公主的民间故事那么简单直接,但它的内部其实也有着类似的螺旋结构。故事的主角源氏公子,是桐壶帝和身份较低的桐壶更衣之间的孩子。桐壶更衣在生下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而桐壶帝为了避免没有娘家支援的孩子卷入宫廷斗争,就把他降为臣籍。源氏公子外貌俊美、风流倜傥、处处留情,和诸多女子有恋爱关系。《源氏物语》的故事以源氏与各位女子之间的爱情和书信为中心,基本每章讲述一位女子的故事。在光源氏的故事说完之后,全书最后十卷合称为“宇治十帖”,以京都和宇治为主要舞台,描述源氏的几位孙辈之间的情爱纠葛。
故事最开始,桐壶帝最爱的女人是他早逝的伴侣桐壶更衣。在她死后,桐壶帝只好迎娶了和桐壶长得很像的藤壶。源氏公子听说自己的继母和亲生母亲长得很相似,自然和她很亲昵。一来二去,他不由得爱上了和自己只有五岁之差的继母,两人之间也发生了一段情缘,并育有一位私生子,即后来的冷泉帝。但由于藤壶是父王的宠妃、自己的继母,这段情最终无法结果,导致光源氏终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壶女御一般的理想女性。之后,光源氏因缘际会下偶遇了藤壶女御的侄女若紫;年幼的若紫神似藤壶女御,又不得自己的生父待见,光源氏便将孤苦无依的若紫强带回府中,并将若紫培养成心中思慕的理想女性,长大后的紫姬成了光源氏事实上的妻子(虽然她的私生子身份让她无法获得正妻之名)。
在源氏公子晚年,又出现了一位新的角色柏木。柏木是源氏亦敌亦友的知己头中将的儿子,他爱上了源氏的第二任正妻女三宫。女三宫则是光源氏的兄长朱雀院与藤壶女御之妹所生的第三皇女,源氏在晚年受兄长之托,正式迎娶其女为正妻。此时的源氏已经平步青云、声名显赫。虽然在父王桐壶去世后、右大臣掌权期间,他一度被流放,但最终获得昭雪,官拜太政大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他与继母藤壶女御的私生子冷泉帝暗中得知光源氏为亲生父亲后,又赐予光源氏准太上天皇的地位。源氏难以撼动的政治地位让柏木明白,自己永远无法拥有女三宫。于是,他也只好在别处寻找女三宫的形象,最终与女三宫同父异母的妹妹落叶宫结为伴侣。但是,他与女三宫仍产生了私情,并生下一子薰,光源氏知道此事后备受打击。女三宫后来出家成尼,光源氏最终也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简单地说,《源氏物语》中一再重复的螺旋结构是这样的:男子无法得到理想中的女子,只得迎娶替代品为妻。桐壶天皇追寻桐壶女御而不得,只好以藤壶作为替代;光源氏追求藤壶而不得,只好以紫姬和女三宫作为替代;柏木追求女三宫而不得,只好以落叶宫作为替代。故事里的女性都是某人的理想伴侣,但她们的丈夫们却总在寻找替代品。柏木甚至费劲心思搞到了女三宫的猫,与它同吃同睡,把猫咪当成了求而不得的女三宫。
一方面,源氏的恋爱故事被周边人耻笑为如同“收集怪古董”一样不断重复,收藏了一个、又换到下一个,与故事开头《帚木》一章里源氏、头中将、左马头与藤式部丞四人雨夜品评妇女集邮问题的诙谐段子相呼应。另一方面,从源氏这一辈开始,到儿子夕雾和头中将的儿子柏木、甚至孙辈薰君和匂宮,他们的爱情故事总是在“求而不得”这个主题上不断循环。因为无法获得理想的完美结局(就像雨夜品评里头中将说的那样,完美的女性总是难寻),只得在永恒的追寻中长久地失败。相比于黑格尔式的螺旋上升,《源氏物语》的章节更像是一系列没完没了的失败谈,有的滑稽,有的凄美,也让千年来的读者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第一次阅读《源氏物语》的现代读者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本堪比《五十度灰》的女性向鸿篇巨制小黄文竟然能从平安时代传诵至今。我们心目中的“正统”古典文学通常都是《伊利亚特》《吉尔伽美什史诗》《平家物语》那样,以男性英雄为主人公,以战争、试炼和权力为主要内容的史诗作品。相比之下,《源氏物语》看似是以源氏公子为主角,实际上,他更像是一个关键性的配角。我们知道他相貌俊美、衣香扑鼻,喜爱拈花惹草,但他的性格轮廓跟空蝉、末摘
目录
序言 给“鬼扯”正名
堂吉诃德:故事应该怎么编?
1“文学吉诃德”和编故事的乌索普
2.小说的套路和反套路
3.文学的上流和下流
4.小说家的幽默感
《源氏物语》如何影响乙女游戏?
1《源氏物语》的螺旋:源氏供养
2.乙女游戏的螺旋:《薄樱鬼》
3.没有未来的螺旋:《团子大家族》
动漫鉴赏家本雅明
1.本雅明和米老鼠
2.本雅明和日本漫画
3.本雅明和电子游戏
卡夫卡的魔像
1.卡夫卡的拉比洛乌:揉搓语言
2.胡闹学专家多和田叶子:放生语言
二次元偶像尼采
1.丹麦尼采
2.日本尼采
3.“狂人”尼采
哈姆雷特:鬼魂真的存在吗?
1.哈姆雷特傻不傻?
2.哈姆雷特为何无法抉择?
3.鬼魂从哪里来?
4.炼狱是如何诞生的?
5“记着我!”
浮士德:跟魔鬼签约还挺划算的?
1.魔鬼是谁?
2.如何跟魔鬼签约
3.所谓的“约翰·浮士滕博士”
4.马洛、歌德和之后的浮士德
致谢
试读
所谓的螺旋,其实只是一种曲线结构,要么顺时针转,要么逆时针转。黑格尔所谓的“上升”和对应的“下降”只对楼梯适用,并不是螺旋结构必须的特征。对于生命体来说,螺旋结构是一种十分节能的结构,牵牛花和扁豆可以轻松地攀附在身边的茎干树枝上,用最少的材料和最低的能耗延伸到光照充足的地方。对于故事来说,螺旋的结构也许也有类似的功能。研究民间故事的文学理论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就发现,所有的民间故事都有类似的套路;好人、坏人、帮手、叛徒、跟班等各种角色,总是在故事里扮演相同的功能,只是他们的形象略有区别罢了。换句话说,也许大部分的民间故事总是在颠过来倒过去、用不同的方法重复说同样几个我们最爱听的故事。说故事的人也像牵牛花一样,以最轻松节能的方式,娱乐了尽可能多的人。
《源氏物语》虽然不像王子救公主的民间故事那么简单直接,但它的内部其实也有着类似的螺旋结构。故事的主角源氏公子,是桐壶帝和身份较低的桐壶更衣之间的孩子。桐壶更衣在生下孩子后不久就去世了,而桐壶帝为了避免没有娘家支援的孩子卷入宫廷斗争,就把他降为臣籍。源氏公子外貌俊美、风流倜傥、处处留情,和诸多女子有恋爱关系。《源氏物语》的故事以源氏与各位女子之间的爱情和书信为中心,基本每章讲述一位女子的故事。在光源氏的故事说完之后,全书最后十卷合称为“宇治十帖”,以京都和宇治为主要舞台,描述源氏的几位孙辈之间的情爱纠葛。
故事最开始,桐壶帝最爱的女人是他早逝的伴侣桐壶更衣。在她死后,桐壶帝只好迎娶了和桐壶长得很像的藤壶。源氏公子听说自己的继母和亲生母亲长得很相似,自然和她很亲昵。一来二去,他不由得爱上了和自己只有五岁之差的继母,两人之间也发生了一段情缘,并育有一位私生子,即后来的冷泉帝。但由于藤壶是父王的宠妃、自己的继母,这段情最终无法结果,导致光源氏终身都在追求有如藤壶女御一般的理想女性。之后,光源氏因缘际会下偶遇了藤壶女御的侄女若紫;年幼的若紫神似藤壶女御,又不得自己的生父待见,光源氏便将孤苦无依的若紫强带回府中,并将若紫培养成心中思慕的理想女性,长大后的紫姬成了光源氏事实上的妻子(虽然她的私生子身份让她无法获得正妻之名)。
在源氏公子晚年,又出现了一位新的角色柏木。柏木是源氏亦敌亦友的知己头中将的儿子,他爱上了源氏的第二任正妻女三宫。女三宫则是光源氏的兄长朱雀院与藤壶女御之妹所生的第三皇女,源氏在晚年受兄长之托,正式迎娶其女为正妻。此时的源氏已经平步青云、声名显赫。虽然在父王桐壶去世后、右大臣掌权期间,他一度被流放,但最终获得昭雪,官拜太政大臣,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同时,他与继母藤壶女御的私生子冷泉帝暗中得知光源氏为亲生父亲后,又赐予光源氏准太上天皇的地位。源氏难以撼动的政治地位让柏木明白,自己永远无法拥有女三宫。于是,他也只好在别处寻找女三宫的形象,最终与女三宫同父异母的妹妹落叶宫结为伴侣。但是,他与女三宫仍产生了私情,并生下一子薰,光源氏知道此事后备受打击。女三宫后来出家成尼,光源氏最终也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简单地说,《源氏物语》中一再重复的螺旋结构是这样的:男子无法得到理想中的女子,只得迎娶替代品为妻。桐壶天皇追寻桐壶女御而不得,只好以藤壶作为替代;光源氏追求藤壶而不得,只好以紫姬和女三宫作为替代;柏木追求女三宫而不得,只好以落叶宫作为替代。故事里的女性都是某人的理想伴侣,但她们的丈夫们却总在寻找替代品。柏木甚至费劲心思搞到了女三宫的猫,与它同吃同睡,把猫咪当成了求而不得的女三宫。
一方面,源氏的恋爱故事被周边人耻笑为如同“收集怪古董”一样不断重复,收藏了一个、又换到下一个,与故事开头《帚木》一章里源氏、头中将、左马头与藤式部丞四人雨夜品评妇女集邮问题的诙谐段子相呼应。另一方面,从源氏这一辈开始,到儿子夕雾和头中将的儿子柏木、甚至孙辈薰君和匂宮,他们的爱情故事总是在“求而不得”这个主题上不断循环。因为无法获得理想的完美结局(就像雨夜品评里头中将说的那样,完美的女性总是难寻),只得在永恒的追寻中长久地失败。相比于黑格尔式的螺旋上升,《源氏物语》的章节更像是一系列没完没了的失败谈,有的滑稽,有的凄美,也让千年来的读者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
第一次阅读《源氏物语》的现代读者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本堪比《五十度灰》的女性向鸿篇巨制小黄文竟然能从平安时代传诵至今。我们心目中的“正统”古典文学通常都是《伊利亚特》《吉尔伽美什史诗》《平家物语》那样,以男性英雄为主人公,以战争、试炼和权力为主要内容的史诗作品。相比之下,《源氏物语》看似是以源氏公子为主角,实际上,他更像是一个关键性的配角。我们知道他相貌俊美、衣香扑鼻,喜爱拈花惹草,但他的性格轮廓跟空蝉、末摘
前言/序言
作者的话:
经典文学在当上经典之前是什么文学?
塞万提斯和尾田荣一郎共享了哪些网文套路?
当代乙女游戏其实是《源氏物语》的精神续作?
尼采是怎么歪打正着成为二次元偶像的?
本雅明如何锐评当代游戏设计方法论?
简单地说,经典文学就是特别好看的文学。但像老电影、老动画一样,它们也受制于时代语境,对当代人来说多少有些门槛。本书的目的就是抹平这个门槛,对古早的故事进行复古风格的重制,把“高雅”的作品请下精英主义的神坛。读者会发现,经典文学像经典游戏一样,百年来也总在被二创、混剪、魔改、复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