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为英国法学习提供了实用的入门指引和背景知识,堪称所有初涉法律之门者的绝佳指南,亦能给离开校园多年的专业人士带来全新的思辨体验。
本书以审慎而简明的笔触,引领您穿梭于各部门法的关键法律争点之间,以充满人文关怀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案例为基石,巧妙地揭开法律的神秘面纱,生动诠释本书的核心观点——法律确实无处不在。阅读本书,将激发您去探索法律如何以及为何如此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
目录
译者序 / 1
序言 / 1
前言 / 1
致谢 / 1
撰稿人名单 / 1
第一章法律导论 / 1
开始思考法律 / 1
工具 / 4
法律方法 / 17
解释 / 21
想象 / 25
概括 / 27
支持规则的政策 / 29
最后一个例子 / 30
结论 / 32
第二章刑法 / 34
犯罪构成要件 / 34
应受刑罚处罚的原因 / 35
特定行为被视为刑事违法的原因 / 36
布朗案的事实 / 37
构成犯罪的关键 / 37
布朗案中的争点 / 39
判决的适用 / 42
法官的异议 / 45
争鸣:自主原则与福利原则 / 46
后续事件:动机与风险 / 47
人权 / 50
法律改革 / 50
结论 / 52
第三章合同法 / 54
导论 / 54
合同救济的一些关键点 / 55
案情简介 / 58
上议院判决的详细情况 / 67
鲁克斯利案之后发生了什么? / 71
如果承包商通过违约节省了资金,该怎么办? / 72
结论 / 77
第四章侵权法 / 79
最为知名的侵权案例 / 81
“义务”问题 / 82
损害类型 / 83
损害与损失 / 83
纯粹经济损失的追偿 / 84
麦克法兰案中的应用 / 85
公平、公正和合理 / 86
麦克法兰案中给出的理由 / 86
斯泰恩勋爵的陈述 / 87
分配正义 / 87
精神损害 / 88
对第三方的影响 / 88
侵权法的威慑作用 / 89
威慑与赔偿 / 89
两个案例 / 90
制定法与法官法 / 91
麦克法兰案的影响 / 92
损害与权利侵犯 / 93
各国有关意外婴儿的案例 / 94
结论 / 95
第五章土地法 / 97
导论 / 97
财产权问题 / 98
案例(乔卡尔诉乔卡尔案) / 99
结论 / 112
第六章衡平和信托 / 115
什么是衡平法? / 116
衡平法的贡献 / 118
信托的类型 / 119
福斯克特诉麦基翁案的事实 / 120
可能的解决方案 / 121
对规则和原则的确认和应用 / 122
结论 / 131
第七章宪法 / 134
序言 / 134
米勒二号案 / 138
结论 / 150
第八章欧盟法、英国脱欧与国际贸易 / 154
世界贸易体系 / 156
第戎黑醋栗酒案 / 161
英国脱欧 / 172
结论 / 175
第九章总结:对一些线索的串联 / 179
后记 / 195
索引 / 198
译者简介及分工 / 232
前言/序言
译者序
2024年上半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找我,说能否翻译一本剑桥的法律入门读物。当时我正在处理贝克《英国法律史导论》的翻译和梅特兰《英格兰宪政史》的再版事宜,没有太多时间;但看到此书一是跟剑桥有关,二是入门性的读物(估计不会很难),就答应了下来。之后,我便组织学生进行翻译。这些学生或者是在读博士生,或者博士毕业已经进入了学术圈,他们都跟我研习英国法多年,有很好的功底。之后我对全书进行了统校,前后三遍。
据说,本书主要是面向英国“高考”结束后选专业的家长和学生的,为他们介绍大学法律专业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但等我读完才发现,它对我们这个成文法国家的法律家、大学法学院的法律学生也是相当有用的。为什么这么说?
除第一章和最后的结论部分外,本书的第二至八章每章都涉及一个部门法领域,且都是以一个案例为核心展开的。所以它不是为了系统地介绍每个部门法的理论、规范体系,而是给你展示如何解决某个领域的纠纷。这就非常地普通法了:不是从任何先在的理论和体系出发,而是从案件出发,厘清其事实,归纳其核心问题和争点,援引制定法和判例来支持自己围绕争点所提出的观点,反驳对方的观点……直至最终解决争议。
这个貌似简单的过程,其中却暗含相当多的法律技艺。比如,如何基于案件事实尽快总结出案件的核心争点?这个核心争点又如何分裂为几个(或是几个阶段的)小争点?如何解释制定法的条文(经常是其中的某个核心术语或概念)?如何归纳先例中的判决理由(即普通法规则)?或者如书中多处提到并强调的,对于先例中的规则,究竟是适用之,还是区别(因此不适用)之?而这又会不可避免地涉及法律政策,甚至是法律之外的道德、伦理、宗教等价值考量;涉及对法律确定性和灵活性、保守主义和自由裁量、法律的可预测和个案公平之间的平衡。
而在普通法这里,这些技艺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所谓的实体性规范和理论体系;部分是因为,理论、规范体系你听别人讲解甚至自己看书就可以明白得差不多,而司法技艺则必须由你自己在千百个判例中亲身体验方能习得。而你一旦习得了后者,那项理论和规范也就更容易掌握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此时我也想起了柯克(Sir Edward Coke)和詹姆士一世(James Ⅰ)国王的争论,他说法律(准确来说是普通法)是一种技艺理性,而非自然理性,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方能习得。深感古今中外,我们的智者贤明其言诚不我欺!
本书并不是专门讨论这些技艺的(因为实践理性的东西是很难通过文字来准确表述的——尽管我曾勉力进行过归纳总结),但它在讨论各个案例时却展示了这些技艺(也许这才是实践理性正确的打开方式);而且它还在第一章和结论部分继续对这些“法律规范之外”的东西进行了归纳和阐述——但这些却很少为成文法国家的法律教育所触及。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本书不仅对即将选择专业的高中毕业生及其父母有用,而且对我们大学法学院中想要了解和理解普通法的师生、法律实务者来说,也是极有助益的!
李红海
2024年9月19日
序言
关于律师这个职业,人们最常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如果你明知某人有罪,为何还要为其辩护?”“如果我或我的子女要决定是否学习法律,我们应该阅读什么书?”为了留出更多时间讨论第一个问题,本书在此先回答第二个问题。
通过阅读《泰晤士报》(The Times)上的法律报告、参加当地刑事法院(Crown Court)的审判或者是观看《十二怒汉》等经典电影,你确实可以学到一些东西,但正如一个全然不会外语的旅客来到一个陌生国度,一个专业的向导会有所帮助。本书的作者们以专业的视角描述了法律这一学科的本质:法律研究范围甚广,涉及大量社会、政治和道德问题;法律是一种基于逻辑、先例和判决的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此外,最重要的是,法律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法律关注日常事务,其推理往往不过是诉诸常识而已。然而对于旁观者而言,要想理解我们这些法律家讨论的内容并非易事,正如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在近三百年前观察到的那样,“(法律有)自成一派的行话和术语,普通人无法理解”。这可能令旁观者心生困惑乃至畏惧,而本书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作者们消解了这一过程中的神秘之处,揭开了法律研究晦涩朦胧的面纱,切实解释了法律研究的真正意义。
我热切期待本书所蕴含的知识和作者们投入的热情,能够鼓励潜在的法学生们选择法律的道路。我们的社会中律师的人数也许已经足够,但是在质量上,我们依然需要更多有能力的律师来仔细思考支配我们生活的法律的内容和意义。
王室法律顾问潘尼克勋爵(Lord Pannick QC)
伦敦市圣殿区布莱克斯通律师事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