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共五篇十七章。第 一篇(第 1~2 章)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关键技术指标和关键定律等内容。第 二篇(第3~7章)阐述数据通信主要技术的原理、应用场景及演进的内在逻辑,为读者梳理数据通信相对完整的技术脉络和演进过程。第三篇(第8~12章)聚焦数据通信的主要产品,详细介绍产品的硬件架构、软件架构、交换架构和转发架构,为读者理解数据通信技术的落地找到具象化的载体。第四篇(第13~16章)聚焦数据通信的主要产业,梳理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并对相关产业的关键架构和技术进行分析,介绍如何将产品和技术方案应用到具体的产业场景。第五篇(第17章)结合华为在数据通信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沿着场景创新和技术创新两条主线对数据通信产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本书汇聚了华为数据通信产品线技术专 家在技术创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术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实操经验和深度思考。本书内容丰富、框架清晰、知识实用,适合即将从事或者已经从事数据通信行业的工程师阅读,也适合网络主管部门、科研机构、高校的相关人员阅读。
目录
第一篇 数据通信基础篇
第1章 数据通信概述 003
1.1 什么是数据通信  003
1.2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005
1.2.1 数据和信息  006
1.2.2 数据通信系统与数据通信网络  006
1.2.3 互连网和互联网  010
1.3 数据通信的前世今生  010
1.3.1 缘起: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  011
1.3.2 孕育:全球学术科研网  012
1.3.3 爆发:互联网走向商业化  014
1.3.4 泛化:从消费互联网走向产业互联网  017
1.4 数据通信的关键技术指标  018
1.4.1 带宽  019
1.4.2 时延  019
1.4.3 抖动  022
1.4.4 丢包率  023
1.5 数据通信的关键定律  023
1.5.1 摩尔定律  023
1.5.2 香农定理  024
1.5.3 梅特卡夫定律  026
1.6 数据通信的标准化组织  027
第2章 如何构建一个数据通信网络 031
2.1 交换式局域网的构建  031
2.1.1 简单的共享式局域网  031
2.1.2 从“共享”走向“交换”  034
2.1.3 如何解决广播域的问题  035
2.1.4 通信从“一对一”走向“多对多”会发生什么  037
2.2 无线局域网的构建  038
2.2.1 如何实现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联网  038
2.2.2 如何给无线AP便捷供电  039
2.2.3 高速数据传输和长距离PoE  040
2.2.4 网络从有线延伸到无线会发生什么  041
2.3 网络和网络的互连  043
2.3.1 用路由器连接多个网络  043
2.3.2 用DNS解释IP地址和域名  044
2.3.3 企业私网和NAT转换  045
2.3.4 IPv6彻底解决IPv4地址耗尽危机  047
2.3.5 分布式网络与路由机制  048
2.4 典型数据通信网络举例  050
2.4.1 园区网络  050
2.4.2 数据中心网络  052
2.4.3 广域网络  054
第二篇 数据通信技术篇
第3章 以太网技术 059
3.1 以太网的起源与发展  059
3.1.1 以太网的诞生  059
3.1.2 以太网的早期发展  060
3.1.3 以太网的标准化与推广  060
3.1.4 以太网的应用  061
3.2 以太网技术体系  061
3.2.1 以太网在OSI模型中的位置  062
3.2.2 以太网物理层关键技术  062
3.2.3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关键技术  066
3.3 IEEE 802.3技术及标准体系  071
3.3.1 IEEE 802.3标准的概况  071
3.3.2 IEEE 802.3标准的演进  071
3.4 以太网技术的扩展  073
3.4.1 PoE  073
3.4.2 EEE  075
3.4.3 车载以太网  075
3.4.4 单对线以太网  077
3.5 以太网技术的无线侧延伸:WLAN  078
3.5.1 WLAN的基本概念  078
3.5.2 WLAN的工作机制  081
3.5.3 WLAN标准的演进  083
3.5.4 WLAN的关键技术  084
3.5.5 WLAN的组网方式  092
第4章 TCP IP体系架构  095
4.1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095
4.2 TCP IP是如何战胜OSI的  099
4.2.1 OSI模型  099
4.2.2 TCP IP架构  100
4.2.3 TCP IP与OSI之争  101
4.3 TCP和IP为什么要拆分  102
4.4 IP和ATM的较量  104
4.4.1 ATM简介  104
4.4.2 IP vs. ATM:不同的理念之争  106
4.5 IP的“尽力而为”还能走多远  107
4.5.1 尽力而为模式  107
4.5.2 IP尽力而为模式的优势和挑战  108
4.5.3 IP尽力而为模式的演进方向和改进措施  109
4.6 TCP IP网络体系设计原则及其演进  110
4.7 数据通信网络的12条原则  111
第5章 IP MPLS网络技术  115
5.1 IP简介  115
5.1.1 网络层转发过程  115
5.1.2 IP地址  116
5.1.3 IPv4报文结构  117
5.1.4 IPv6报文结构  119
5.2 IP路由简介  121
5.2.1 路由表  121
5.2.2 动态路由协议  122
5.2.3 路由器的路由匹配原则  124
5.3 MPLS技术的产生 125
5.4 MPLS技术的简介 126
5.4.1 什么是MPLS  126
5.4.2 MPLS的基本概念  127
5.4.3 MPLS的转发原理  130
5.4.4 基于MPLS的扩展应用:MPLS VPN  135
5.5 IP和MPLS的通病:最短路径≠最佳路径 136
5.6 RSVP-TE:流量工程的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