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企业家学习能力是企业进行组织学习和创新活动的基础。学界和业界都在探讨企业家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企业家的学习过程促进了资源整合和资源创造,*终有利于企业创新绩效。《企业创新绩效》研究企业家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促进这一影响的机制,即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及市场导向和政策支持的调节作用。
精彩书摘
第1章 绪论
1.1 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1.1.1 企业家个体能力因素
从对中国民营企业现实经营状态的观察中发现,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经营是否良好仍然取决于该企业所有者的个体行为及能力,而且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创新活动中企业家个体能力往往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从现有企业经营实践活动中观察到:决定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或基业长青的主要因素往往在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或行为特征。尤其在企业初创阶段,当企业规模较小、人力资本不足、资源禀赋缺失的时候,企业家良好的个人能力(如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企业家个人能力及行为对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企业的组织发展目标往往与企业家个人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家通过企业组织的战略规划与制定、实施及评估过程,实现企业家自我意愿或目标。同时,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绩效是否能够持续增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实现稳定健康。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或所有者都是企业家本人,因此企业家个人的能力资本往往会对自己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家本人的能力资本是民营企业中极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本,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敏锐的问题发现能力、对外部异质资源良好的吸收能力,以及对多元化和多样化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与处理能力,能够制定和选择良好的、可持续的企业经营决策,并且能够有效保证决策的实施与执行,更好地应对动态变革、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千头万绪。
此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环境动态变化和创新资源泛在,促使创新范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开放式创新情境下,组织的生命力是否旺盛在于其能否在与外界的交换中获得新陈代谢的推动力。企业要想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实现技术突破、协同创新,不仅要在既定的行业结构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获得资源进行创新活动,而且要突破产业之间的藩篱,打破组织空间、地理空间的界限,跨越组织、地理有形网络和认知无形网络的鸿沟,集成与吸收多种知识流派,实现协同创新,进而为企业的创新奠定基础,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提升。
因此,对于企业家而言,全面提升超前性地感知、学习、整合和协调组织资源的能力,是创新范式变革和动态环境下创新主体构建自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同时,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保持对未来的好奇,保持对趋势的尊重和把握。同时,持续学习也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能力。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其个人的思想意识、大局观念、管理格局、创新视野等要素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则关系着企业的创新发展速度与生死存亡。
1.1.2 企业创新绩效持续增长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化商业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行业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创新绩效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企业的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会随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及产出保持持续增长。企业的创新活动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企业卓有成效的创新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具备一定的*特性、不可模仿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管理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 ,2009)作为**个系统性提出创新理论并赋予创新全新定义和内涵的学者,其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因素,也同样是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企业通过将一种从来没有过或从未应用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纳入生产技术体系中,进而生产制造出了新的技术产品、产生了新的生产工艺、创造开辟了新的用户市场、获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并且有效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新组织过程。”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活动有效利用并整合了自身拥有的资源,集成了组织成员、组织结构、技术研发、管理过程以及关系等要素,形成了以竞争力为基础的优势。而且,这种以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构建,也成为企业打败竞争对手,保持自身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原因(Huang,2018)。但是Arenhardt等(2016)研究发现,由于外部竞争中的对手会对企业的技术产品进行无成本模仿,企业创新所形成的产出绩效面临威胁。
纵观创新的整个过程,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必不可少,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交互,是推动企业不断进行创新的基础。企业家学习能力则以资源增值为核心,通过跨界整合不同组织,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实现对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吸收和利用,实现“1+1+1>3”的效果。同时,企业家有效参与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减少风险、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研究表明,企业家学习能力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推动组织进行学习和创新行为活动的基础
目录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1
1.1.1 企业家个体能力因素 1
1.1.2 企业创新绩效持续增长因素 2
1.2 企业创新绩效研究价值 5
1.2.1 拟解决企业发展问题 5
1.2.2 厘清企业家学习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6
1.3 企业家学习能力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变量 7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8
1.4.1 研究方法 8
1.4.2 技术路线 8
第2章 企业创新绩效关键变量分析 10
2.1 理论基础 10
2.1.1 企业家学习能力 10
2.1.2 组织学习 11
2.1.3 创新管理 12
2.2 企业家学习能力研究概述 14
2.2.1 企业家的定义及企业家能力的内涵 14
2.2.2 企业家学习的本质 17
2.3 吸收能力研究概述 20
2.3.1 吸收能力概念内涵 20
2.3.2 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 21
2.3.3 吸收能力的测量体系 22
2.4 市场导向研究概述 23
2.4.1 市场导向的内涵 23
2.4.2 市场导向与企业创新 23
2.4.3 市场导向的度量研究 24
2.5 政策支持研究概述 25
2.5.1 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 25
2.5.2 政策支持的测量体系 26
2.6 创新绩效相关研究 27
2.6.1 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内涵 28
2.6.2 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29
2.6.3 创新绩效的测量维度 30
2.7 研究评述 31
第3章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 33
3.1 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34
3.1.1 企业家学习能力与吸收能力 34
3.1.2 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 37
3.1.3 吸收能力对企业家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38
3.1.4 企业家学习能力与创新绩效 38
3.1.5 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 40
3.1.6 政策支持的调节作用 42
3.2 理论模型 43
第4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45
4.1 研究方法 45
4.1.1 资料收集与数据获取 45
4.1.2 分析方法 45
4.2 问卷的设计 47
4.2.1 问卷基本内容 47
4.2.2 测量误差的控制 47
4.3 变量测量 48
4.3.1 企业家学习能力 48
4.3.2 吸收能力 48
4.3.3 市场导向 49
4.3.4 政策支持 49
4.3.5 创新绩效 50
4.4 样本描述性分析 50
第5章 实证分析 53
5.1 量表项目分析 53
5.2 效度分析 57
5.3 信度检验 63
5.3.1 企业家学习能力 63
5.3.2 吸收能力 63
5.3.3 市场导向 63
5.3.4 政策支持 63
5.3.5 创新绩效 64
5.4 相关及共线性检验 64
5.5 假设检验 65
5.5.1 企业家学习能力、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65
5.5.2 吸收能力中介作用的Bootstrap检验 65
5.5.3 市场导向调节作用的Bootstrap分析 66
5.5.4 政策支持调节作用的Bootstrap分析 67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70
6.1 主要结论 70
6.1.1 企业家学习能力的作用讨论 70
6.1.2 吸收能力的作用讨论 70
6.1.3 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讨论 71
6.1.4 政策支持的调节作用讨论 71
6.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72
6.2.1 理论贡献 72
6.2.2 管理启示 74
6.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74
6.3.1 研究局限 74
6.3.2 研究展望 75
参考文献 76
附录 84
试读
第1章 绪论
1.1 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1.1.1 企业家个体能力因素
从对中国民营企业现实经营状态的观察中发现,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发展经营是否良好仍然取决于该企业所有者的个体行为及能力,而且在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创新活动中企业家个体能力往往占有主导地位。我们从现有企业经营实践活动中观察到:决定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或基业长青的主要因素往往在于企业家的个人能力或行为特征。尤其在企业初创阶段,当企业规模较小、人力资本不足、资源禀赋缺失的时候,企业家良好的个人能力(如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对企业的良性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企业家个人能力及行为对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企业绩效的持续提升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企业的组织发展目标往往与企业家个人目标保持一致,企业家通过企业组织的战略规划与制定、实施及评估过程,实现企业家自我意愿或目标。同时,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主要是看企业家所管理的企业绩效是否能够持续增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能实现稳定健康。在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或所有者都是企业家本人,因此企业家个人的能力资本往往会对自己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家本人的能力资本是民营企业中极具影响力的人力资本,那些优秀的企业家往往具有敏锐的问题发现能力、对外部异质资源良好的吸收能力,以及对多元化和多样化信息、技术等资源的整合与处理能力,能够制定和选择良好的、可持续的企业经营决策,并且能够有效保证决策的实施与执行,更好地应对动态变革、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千头万绪。
此外,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环境动态变化和创新资源泛在,促使创新范式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开放式创新情境下,组织的生命力是否旺盛在于其能否在与外界的交换中获得新陈代谢的推动力。企业要想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实现技术突破、协同创新,不仅要在既定的行业结构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和获得资源进行创新活动,而且要突破产业之间的藩篱,打破组织空间、地理空间的界限,跨越组织、地理有形网络和认知无形网络的鸿沟,集成与吸收多种知识流派,实现协同创新,进而为企业的创新奠定基础,实现企业创新绩效的不断提升。
因此,对于企业家而言,全面提升超前性地感知、学习、整合和协调组织资源的能力,是创新范式变革和动态环境下创新主体构建自适应性的必然选择。同时,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保持对未来的好奇,保持对趋势的尊重和把握。同时,持续学习也是企业家必须具备的能力。民营企业的企业家,其个人的思想意识、大局观念、管理格局、创新视野等要素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路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而企业家的学习能力,则关系着企业的创新发展速度与生死存亡。
1.1.2 企业创新绩效持续增长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化商业时代的来临,尤其是在高新技术行业领域,不断进行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创新绩效持续增长的核心要素之一。企业的价值和利益相关者的价值会随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及产出保持持续增长。企业的创新活动为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企业卓有成效的创新能力使得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具备一定的*特性、不可模仿性以及不可替代性。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管理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得 ,2009)作为**个系统性提出创新理论并赋予创新全新定义和内涵的学者,其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活动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动力因素,也同样是有效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企业通过将一种从来没有过或从未应用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纳入生产技术体系中,进而生产制造出了新的技术产品、产生了新的生产工艺、创造开辟了新的用户市场、获取了新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并且有效实现了工业生产的新组织过程。”从这一层面而言,企业通过自身的创新活动有效利用并整合了自身拥有的资源,集成了组织成员、组织结构、技术研发、管理过程以及关系等要素,形成了以竞争力为基础的优势。而且,这种以创新为基础的竞争优势构建,也成为企业打败竞争对手,保持自身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原因(Huang,2018)。但是Arenhardt等(2016)研究发现,由于外部竞争中的对手会对企业的技术产品进行无成本模仿,企业创新所形成的产出绩效面临威胁。
纵观创新的整个过程,整合内外部创新资源必不可少,企业内外部资源的交互,是推动企业不断进行创新的基础。企业家学习能力则以资源增值为核心,通过跨界整合不同组织,有机整合各种要素,实现对外部创新资源的获取、吸收和利用,实现“1+1+1>3”的效果。同时,企业家有效参与创新,可以降低创新成本、减少风险、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研究表明,企业家学习能力是企业进行创新活动,推动组织进行学习和创新行为活动的基础





















